內地本周公布4月份經濟數據前,月初公布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錄得自2005年來首次下跌,率先在商品市場和股票市場引起回響。市場觀望,4月數據會否加深市場對中國增長的憂慮。至於通脹,券商則一致預期,上月消費物價(CPI)通脹回落,由3月的5.4%降至4.9%至5.4%不等。 美銀美林預期,4月數據向市場發放的信息,可能只是好壞參半。「好消息是,由於過去數周蔬菜價格下跌,CPI可能從3月的5.4%,降至5%。但增長指標——如工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和零售銷售增速,可能相對3月有所減緩,從而引發對增長的一些憂慮。」 美林:4月數據信息 好壞參半 大和與野村目前均認為,4月數字反映的增長放緩情況,可能已影響中央進一步實施調控措施。大和指出,4月數字應能提供一輪密集式收緊已開始取得成效的證據,CPI降至4.9%,但工業生產增長也可能出現放緩,這令加大調控理據變得薄弱,故此相信緊縮周期已接近結束。 野村則估計,市場對中國增長的關注升溫,或導致當局將加息押後到6月。但該行相信,中國仍處於漫長貨幣緊縮周期早期,通脹壓力仍將持續,維持全年中國加息1厘,上調存款準備金率250點子的預測。 不過,中國國際金融預期,4月CPI仍高達5.4%,與3月持平。該行維持第二季加息一次,存款準備金率繼續上調的預測。瑞銀則預期,貨幣政策在未來數月繼續溫和收緊,預計第二季再加息一次,第三季又加一次,同時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房地產調控的力度也可能會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