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母公司McGraw-Hill的研究部發表報告,指美國一旦被褫奪AAA主權評級,美國國庫債券價格料下瀉,投資者損失將高達1,000億美元。此外,華府難免要承擔更高昂借貸成本,導致該國負債情況進一步惡化。
標普估值及風險策略部分析師表示:「若標普或任何主要評級機構下調美國評級,美債價格很大可能下跌,損失可能高達1,000億美元。」債價下跌刺激孳息上升,以1萬億美元債務計算,政府每年可能要額外支付23億至37.5億美元利息。
儲局回籠資金 料買債3千億
近期美債孳息持續向下屢創新低,反映市場不將美國可能遭到降評級視為切身威脅。相反,歐債危機持續困擾市場,逼近失控邊緣,令美債全綫受追捧;10年債息昨日低見2.84厘,4周債息更曾跌至負數,即投資者要反過來支付費用,凸顯避險情緒之高。
避險需求高漲,另一因素就是美國為首的環球經濟放緩。為推低長債息率支持美國經濟,聯儲局結束次輪量化寬鬆政策(QE2)後的一年,仍會繼續以回籠資金買債,彭博社推算,總金額高達3,000億美元,即每月平均買債250億美元。
政府個人負債纍纍 礙復甦
不過,QE2臨近結束,政府及個人仍舊負債纍纍,成該國經濟復甦一大障礙。《華爾街日報》指出,解決債務問題需要3個因素結合,包括削赤、工資或經濟增長,以及通脹。
無奈除通脹一項外,削赤方案在國會僵持不下,工資亦停滯不前,樓價未止跌、消費意慾受制、企業不敢放膽投資及招聘,更令經濟未能延續去年的增長勢頭。最終上述種種因素結合,銀行仍舊謹慎放貸,形成惡性循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