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海論壇 - 縱橫匯海財經網站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4418|回復: 8

廢掉穆迪唱空中國的武功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7-12 15:44: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國家審計署發佈官方統計認為:截至2010年底,全國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約10.7萬億元,其中銀行貸款為84679.99億元。審計長劉家義強調指出:審計調查地區的政府性債務有96%用於交通運輸、市政建設等公益性項目,促進了地方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
這本來應當是中國國家最為權威的數據了。但是,穆迪來了。開口就是“中國審計署關於銀行對地方政府貸款規模的數據可能少報了3.5萬億元,並且不良貸款規模大於預期”。僅是中國銀行系統一項,穆迪預計的不良貸款規模佔總貸款規模的比例可能會升至8%∼12%。而它此前預計是5%∼8%。
  什麼概念?按照人民幣貸款餘額50萬億元計算,中國銀行業不良資產規模將達4萬億∼6萬億元,吞沒全部銀行資本金。
  真是這樣?還是故弄玄虛,有意配合“做空中國”的聲浪?我看,更像是後者。因為我不相信穆迪比我們國家審計署更具調查能力,我不相信穆迪有能力“偷取”更具權威性的“準確”數據。
  我們必須當心:中國銀行股將是境外勢力“做空中國”的突破口,是國際金融巨頭奪取中國資本定價權(債務級別和股票價值——都是中國的資產價值) 重要手段。不是嗎?當穆迪發佈看空報告之後,中國銀行股一片下跌。有人認為,這可能是市場調整的必然結果。但我們必須看到,那些比我們更懂得“技術指標” 的國際金融巨頭,他們發佈言論都會契合市場“技術形態”,以使他們的報告“看上去更具說服力和影響力”。這是他們的慣用伎倆。
  另一個慣用伎倆是:一波勝似一波地“推動”,一次勝似一次地“放大”,讓公眾從不信到關注,從關注再到相信。直至讓“政府信用”陷入“公眾不信”的汪洋大海。歐債危機不就是這樣?
  所以我們必須引起高度警惕。此時此刻,中國金融主管機關以及權威數據的發佈者——審計署必須站出來,說明事實,維護數據的權威性,維護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廢掉標普、穆迪的武功。
  我們需要看到的事實是:中國銀監會、央行和國家審計署確實說出來了不同的三個數據。第一個說法出自央行, 6月初,央行發佈“2010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中提及,2010年末各地區地方融資平臺貸款佔當地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的比例基本不超過30%。於是,記者自己計算,按2010年末人民幣貸款餘額47.92萬億元人民幣計,得出其規模上限在14.4萬億元左右。這裡所說的“規模上限”,日後演變為“就是 14.4萬億元”。
  針對14.4萬億元的說法,6月13日有記者在採訪銀監會“某官員”時“核實”情況,其所獲得的答案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9.1萬億元,絕大部分投入的項目都有現金流,而用於亭臺樓閣的是極個別現象。而銀監會9.1萬億元的說法,也非正式的官方數據,只是“某官員透露”。
  真實的數據則由國家審計署正式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我們必須明白,審計署調查絕不是審計署一家的事情,它一定會組織銀監會和央行的專家共同參與,這是國家審計署同類調查的“慣例”。所以審計署明確給出的資訊——10.7萬億元,96%用於交通運輸、市政建設等公益性項目,促進了地方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這一調查結果絕非審計署一家的結論。與此同時,審計署報告認為,這筆龐大的貸款確實存在風險,但依然屬於可控範疇。
  海外某些機構蔑視中國國家最權威的調查數據,而通過毫無依據的推理髮布“報告”,這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嗎?是對誰“負責任”的態度?
  從穆迪給出的“漏報3.5萬億”的數據看,估計他們是將央行給出“不超過30%”這個“上限數據”認定為“準確數據”。如此“偷換概念”用意何為?是否符合穆迪作為專業評價機構的“執業精神”?還是穆迪根本就不具備基本的專業水準?
 樓主| 發表於 2011-7-12 15:53:47 | 顯示全部樓層
穆迪以5類共20個量度標準,為61間中國企業狀況進行評估,被視為存在風險者,在該範圍會被插上紅旗;
所以,得紅旗數目愈多,企業的狀況愈令人 憂慮。五個組別檢視的範圍,分別是
(1)公司管治有潛在弱點、
(2)風險日趨增加的業務模式、
(3)迅速增長策略、
(4)盈利質量或現金流轉差狀況及
(5)審計和財務報 表存在令人關注點。
 樓主| 發表於 2011-7-12 16:09:46 | 顯示全部樓層
事實上,除了西部水泥(02233)、旭光(00067)、恆鼎實業(01393)等上市公司外,
還有多家上市公司,被插上紅旗。

根據穆迪的報告,西部水泥及中國森林(00930)均遭插上12面紅旗,數目最多。
永暉焦煤被插11枝紅旗,緊隨其後。
旭光高新材料被插10枝、
恒鼎實業9枝、
中國秦發(00866)8枝。

此外,中國東方(00581)、中信泰富(00267)、復星國際(00656)及中信資源(01205)均被插上7枝紅旗。
超大現代 (00682)、
中國聯塑(02128)
中國自動化(00569)
中國龍工(03339)
環球乳業(01007)均遭插上6枝紅旗。
另外,中國玻璃 (03300)被插5枝、
天虹紡織(02678)4枝,
又百盛集團(03368)3枝。

穆迪雖然強調,新的紅旗示警只是篩選出在公司管治和會計上存在風險的公司,以作進一步的探討,並非一個機制,去檢討相關公司的評級;但卻令相關股份受壓。
 樓主| 發表於 2011-7-12 16:18:48 | 顯示全部樓層
內房企業方面,不少內企被插上7枝紅旗,分別是龍湖地產(00960)、人和商業(01387)、恒大地產(03333)、佳兆業(01638)、合生創展(00754)、禹洲地產(01628)、華南城(01668)、中駿置業(01966)、恒盛地產(00845)、上實城市開發(00563)、綠城 中國(03900)、上海証大(00755)及上置集團(01207)等。此外,雅居樂(03383)、寶龍地產(01238)及眾安房產(00672) 各被插上6枝紅旗。

至於盛高置地(00337)、世茂房地產(00813)及麗豐(01125)則各5枝。又合景泰富(01813)、建業地產(00832)、碧桂園(02007)、路勁(01098)及花樣年(01777)各被插4枝旗。沿海家園(01124)以3枝旗壓軸。
 樓主| 發表於 2011-7-12 16:19:16 | 顯示全部樓層
新加坡消息,信評機構穆迪(Moody』s)調降中國銀行業至負面後,各外資機構開始減售中資股。據《大紀元時報》報導,新加坡淡馬錫控股(Temasek)折價3%,沽售持有的中國建設銀行與中國銀行股權,預計取回現金282億港幣。 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也考慮出售手中約220億美元的中國建設銀行股份。
 樓主| 發表於 2011-7-12 16:33:42 | 顯示全部樓層
歐盟在7月11日強烈要求應嚴厲取締信評機構的作為,包括禁止信評機構評比已接受國際紓困方案國家的主權債信,以及可能採取的法律行動。

歐盟內部市場委員巴尼耶(Michel Barnier),11日在巴黎演說時表示,他將要求歐盟輪值主席國波蘭應該趕快對信評機構採取行動。

主導歐盟執委會金融監管工作的巴尼耶說:「我們首先得做的是更嚴格要求主權債信評等。我們每天看到受到關注國家所受的影響:他們的融資成本激增,情勢變糟,而且可能蔓延到其他國家。」

在歐盟忙著控管歐債危機之際,國際三大信評機構之一的穆迪(Moody's)上周把葡萄牙信評降到垃圾級,隨即招致歐盟的嚴厲抨擊。

葡萄牙目前正推行嚴厲的撙節支出方案,歐元區也努力敲定援助希臘的第二套方案,也因此穆迪選在此時降等,讓部份領袖感到特別無奈。

巴尼耶強調,已經接受國際金援的國家,是否需要主權債信評比,實在有待商榷。巴尼耶還提議,信評機構在調降一國評等時,應該先告知被評比的國家,讓該國政府確認評比時依據的資料是否正確。他建議,信評機構如果忽視或違反規定,新的歐盟主管機關應該採取法律行動。

穆迪、標準普爾(S&P)和惠譽(Fitch)對先前引起金融海嘯的多種複雜金融商品給予相當高的評等,早已引發諸多批評與責難。

歐盟執委會主席巴羅索上周曾透露,27個成員國內部逐漸凝聚出一個共識,有必要針對信評機構設立監管架構。巴羅索還說,現在應該是催生一個歐洲信評機構的時機,如此一來,才能反制這個由美國主導的體系。巴尼耶在演說中呼應巴羅索的看法,認為信評市場應該擁有更多競爭和多樣性,並提出一個「有意思的想法」:創造一個小到中型的信評機構網絡。
 樓主| 發表於 2011-7-12 16:37:33 | 顯示全部樓層
穆迪根據央行報告,第一步估算中國地方債務最高可達14萬億元人民幣,第二步截取銀監會和央行數據的中間值(12萬億元人民幣),并由此得出結論稱,審計署漏掉了3.5萬億元人民幣的地方政府貸款;外媒稱穆迪的數據關鍵計算非常粗略。

綜合媒體7月8日報導,就在國家審計署上周一披露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約10.7萬億元審計結果后,國際評級機構穆迪7月6日報告稱,中國地方債為12萬億元,約有3.5萬億元中國地方政府債務沒有在國家審計署報告中提及。7日,英國《金融時報》和中金同時對穆迪展開質疑,稱其中國債務數據可靠性不足。

穆迪關鍵數據計算流於粗糙

穆迪是如何得出3.5萬億元這個數字的呢?國家審計署的數據顯示,2010年底,銀行貸給地方政府的貸款為8.5萬億元人民幣。但據報導,中國銀監會表示,這個數字為9萬億元人民幣,而中國央行在《2010年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稱,至2010年末,全國各地本外幣貸款余額總數為48.7億,央行在此報告中同時透露,“2010年年末,各地區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占當地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的比例基本不超過30%”。

由此,穆迪根據央行報告,第一步估算中國地方債務最高可達14萬億元人民幣,第二步截取銀監會和央行數據的中間值(12萬億元人民幣),并由此得出結論稱,審計署漏掉了3.5萬億元人民幣的地方政府貸款。

央行數據是穆迪中國地方債務數據中最大的異常值,對於推高穆迪的估值至關重要。《金融時報》對此指出,穆迪此處的關鍵計算非常粗略。

中金分析員毛軍華、羅景進一步分析說,央行口徑下的30%,“強調的是個體基本不超過30%,而不應簡單理解為總體數據。因此,據此計算得到的14萬億是明顯夸大的。”換言之,在中金看來,央行強調最嚴重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負債率也基本不超過30%,而穆迪卻把單個最嚴重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負債率,作為全國的地方債負債率。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則直接對穆迪報告的真實性表示質疑。他表示,“我并不相信穆迪能夠投入和審計署一樣的人力和財力,對地方政府債務進行審計,全憑依據審計署的數據進行分析,其真實性經不起推敲。 ”,

穆迪數據出現重大邏輯斷裂

在關鍵數據計算流於粗糙的前提下,穆迪得出國家審計署漏掉了3.5萬億元人民幣地方政府貸款的結論。并據此進一步推論稱,審計過程中肯定遺漏了風險最高的貸款,這讓穆迪“謹慎地認為”(穆迪原話)其中50%至75%的債務可能會違約或需要重組。穆迪并進一步警告稱,此類貸款數額巨大,可能對中國銀行系統構成威脅,或將導致銀行體系不良率升至8%-12%。

《金融時報》據此評論,“在做出未必正確的粗略計算后,穆迪接著又以謹慎的名義,在計算的每一步都作出了最糟糕的假設。”《金融時報》對此認為,這是“一個重大的邏輯斷裂。”

中金則補充表示,穆迪關於中國地方債潛在的壞賬違約率的估算可靠性不足。

毛軍華舉例說,穆迪假設中國銀行體系的非地方政府貸款違約率為5%很值得商榷。“簡單來說,目前貸款利率6%,存款成本2%,存貸利差4%,且不考慮經營成本,5%的違約率意味著中國銀行體系對實體經濟的信貸定價是系統性的錯誤。出現這樣的隱含經濟假設至少是持續3—4個季度的08年金融危機沖擊狀態。穆迪的這一假設雖不是完全錯誤,但這假設是小概率”。

在指出穆迪關於中國地方債數據估算失真的同時,中金今日的分析報告指出,“地方政府貸款短期流動性風險上升,約42%的地方政府債券將在2012年底前到期。但總體信用仍然可控,不良率不會達到雙位數”。

“有風險,但總體可控。”魯政委做此判斷,他認為,就算在10.7萬億元的債務中有三分之一的壞賬,那么其損失也就是三萬億元。這對於我國的財政收入來說又算什么呢?況且,根據審計署的抽樣調查,只有15%不到的可能是壞賬,這會給銀行體系帶來一些風險,但不會達到穆迪所說的銀行體系不良率升至8%-12%的程度。

多國批穆迪擾亂全球金融秩序

穆迪中國債務數據引發質疑,而另一方面,歐盟今日正式向穆迪宣戰,稱此機構可能加速原本就疲軟的經濟體陷入破產,并擾亂全球金融秩序。

德國財長朔伊布勒今日譴責穆迪,稱其昨日所聲稱的葡萄牙可能需要第二輪金援完全不公允,并稱“有必要打破評級機構的寡頭壟斷”。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索則質疑穆迪的動機,并說這種降級煽動了整個市場對歐洲經濟的質疑與推測。

同時,聯合國全球貿易與發展司司長海涅-弗萊斯貝克也表示,在這些評級機構帶來更大的傷害之前,需要先把他們“解散”了,或者至少應該頒布一些禁令。

魯政委在微博上稱,面對評級機構“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的巨大威力,該給他們鎖上監管的“緊箍咒”了。
 樓主| 發表於 2011-7-12 16:42:27 | 顯示全部樓層
正當歐盟苦于為希臘債務危機“滅火”之際,大西洋彼岸的標普、穆迪和惠譽三大國際評級機構卻輪番“發難”,頻頻下調歐元區一些國家的主權信用評級或銀行信用評級。歐盟領導人對此已忍無可忍,終于向三大評級機構正式“宣戰”,激烈抨擊其行為有失公允。《愛爾蘭獨立報》7月10日報道稱,歐盟將建立自己的評級機構,以打破“寡頭壟斷”。11日,歐盟委員會負責內部市場和服務的委員巴尼耶稱,將來評級機構決定下調某個歐盟成員國信用評級時,將可能被強制要求公布分析數據。

標普新近就希臘債務危機發表的一份聲明和穆迪再度下調葡萄牙主權信用評級是引發這場“評級戰”的導火索。上月底,希臘議會有驚無險地通過了為期5年的財政緊縮和國企私有化計劃後,歐盟領導人總算松了一口氣。7月2日,歐元區17國財長會議批准向希臘撥付第五批120億歐元貸款中所分擔的87億歐元。對希臘的第二輪紓困方案也在加緊磋商之中,但在如何讓私人投資者自願參與救助的具體問題上卻卡了殼。在此節骨眼上,標普4日發表聲明稱,將把法國和德國銀行業提出的“用舊債換新債”視作“選擇性違約”。標普此舉讓本已陷入殭局的上述談判又節外生枝。

令歐盟始料未及的是,次日穆迪又突然宣布將葡萄牙的主權信用評級連降4級至垃圾級,並稱目前葡萄牙經濟風險加大,很難實現其減赤目標和財政整固計劃,有可能需要希臘式的第二輪金融救助。

歐盟各方隨即做出強烈反應,異常罕見地群起而攻之。葡萄牙總理科埃略指責說,葡萄牙政府正在全力滿足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的所有條件,穆迪的降級如同向別人肚子上“猛擊一拳”。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對穆迪本次降級的時機選擇和調降幅度提出質疑,稱此舉助長了金融市場的投機行為,具有明顯的“反歐洲” 傾向。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也指責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是“寡頭壟斷”。德國財長朔伊布勒還呼籲要打破目前的評級壟斷現狀,尋求公平公正的評級。     

面對來自歐盟的猛烈炮轟,評級機構的反應似乎很坦然。穆迪發言人表示,該機構一直致力于提供獨立、客觀的信用風險評估。標普也迅速回應說,標普公司所有的評級都是建立在一個獨立、客觀、全球統一的標准之上。

事實上,標普和穆迪對葡萄牙的評級下調的確很有殺傷力。連日來,市場恐慌情緒加劇,“歐豬五國”特別是葡萄牙的債券收益率和風險溢價飆升,歐洲股市和歐元劇烈震蕩。此間業內人士普遍估計,三大評級機構的下一目標將指向愛爾蘭,屆時還會對歐洲金融市場造成進一步衝擊。

大西洋兩岸的這場“評級戰”凸顯了國際社會對三大評級機構信譽的質疑。許多專家指出,雖然不能對這幾家評級機構的信用評判記錄一概否定,但近年來它們多次失語甚至誤判卻是不爭的事實。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三大評級機構無一發出預警。2008年,三大評級機構不僅再次表現“麻木”,反倒將引發國際金融危機的美國次貸機構的信用等級評為最高級,結果造成了推波助瀾的惡劣效果。

還有專家指出,三大評級機構使用的評級模型的科學性令人懷疑,靠“發行人付費”的經營之道也存在利益衝突之嫌。國際社會強烈呼籲打破三大國際評級機構的壟斷,建立客觀、公正、可信和統一的國際信用評級體系,為促進世界經濟穩定發展承擔應有的責任。
發表於 2011-7-12 19:09:03 | 顯示全部樓層
正當歐盟苦于為希臘債務危機“滅火”之際,大西洋彼岸的標普、穆迪和惠譽三大國際評級機構卻輪番“發難”, ...
太股A 發表於 2011-7-12 04:42 PM http://www.mw801.com/big5/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今年七國咁亂,睇來買多兩份人壽保最安心,心血少d都唔得掂,日日坐跳舞機,你睇來明天21500都拜拜!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匯海論壇 - 縱橫匯海財經網站

GMT+8, 2025-4-22 10:36 PM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