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海論壇 - 縱橫匯海財經網站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5011|回復: 6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10-27 18:52: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論語: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甲老師回 :
“‘三人’肯定不確指‘三個人’,而是數位虛用,應理解為‘多人’”。從孔子當時講話的情境看,他極力教育學生為學做人要謙虛,要主動求師。“三人”除去自己,剩二人。“二”,乃是最小的複數。設想在“二人”之中主動求師和在超過二人的“多人”當中主動求師,哪個更能體現孔子講話的原意呢?顯然是前者——“二人”。在古漢語中,“數字虛用”的確是常見的現象,但常見的現象並不等於必然的現象。其實,古漢語中,數字實用的現象也多得很。譬如“虎行雪地梅花五,鶴立霜田竹葉三”這副古聯,“五”與“三”,都是數字實用。筆者的這個想法能否成立呢?筆者懷著小心求證的心情,查閱了兩部書,尋找古人的注解。
一部書是長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四書白話注解》,注解說:“為學的人,應當自求其師。不在遠處,也不在多,譬如三個人走路,必定有可做我先生的人。
”另一部書是由孔子文化大全編輯部編輯、山東友誼書社出版的明朝人胡廣等纂修的《四書大全》。書中解釋:“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惡,則我從其善而改其惡焉,是二人者皆我師也。”又說:“雙峰饒氏曰:此姑以一善一惡對言,以見善惡皆我師,或兩人皆善,則皆當從;兩人皆惡,則皆當改,便是與一人行,亦有我師。此則言外之意。

乙老師回 : :一人之身,有善有不善,亦莫非吾師也。”閱罷這兩條注解,竊以我意能暗合古人,甚喜也。

二位老師說:“‘行’本意為‘走’,但這裏應引伸為‘在一起’。”而“引申”的根據是什麼呢?二位老師沒有說。“行”,由彳、亍兩字組成。《正字通》上說:“左步為彳,右步為亍,合則為行。凡行者,彳先,亍必隨之。”這裏講的是“行”的本意。《辭海》“行xíg”字下列有14條義項:⑴走。⑵流動;傳佈。⑶去;離開。⑷從事。⑸所做所為。⑹佛教名詞。“造作”和“遷流”的意思。佛經把因緣造作或遷流無常的法,稱之為“行”。⑺可行。⑻兼代官職。⑼經歷。⑽將,快要。⑾樂曲。⑿古詩的一種體裁。⒀行裝。⒁漢字字體的一種。見“行書”。仔細琢磨,這些義項都是由“行”的本意引申衍變來的。然而,其中並沒有“在一起”的義項。由上面援引的古人注解可知,“行”字還是譯為“走路”較好。憑空杜撰是缺乏實事求是精神的。
二位老師說:“‘我師’並非指‘我的老師’是古代漢語中常見的意動用法,……全句應解釋為:‘多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一個可以做我的老師的人。’”其實,這兩種解釋並沒有多大的矛盾,也不存在“容易令涉世未深、缺乏經驗的中學生步入迷宮”的危險。如果叫起真來,二位先生所說的“其中必定有一個可以做我的老師的人”,這裏的“一個”倒是誤譯。因為孔子的原意是“三人同行。其一我也,破二人者,一善一惡,則我從其善而改其惡焉,是二人者皆我師也。”如果二位老師還想不通,可以看看《論語•裏仁》。孔子在這篇中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這句話正好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絕妙注解。
看來,二位老師的“重話”,倒為你們自己的學生和廣大讀者設置了“迷宮”。

此貼轉自一初中網站的內容! 並不是論文,看不明的人也應….

BY,在下下次不拋書包了!

在下用此話目的,是想起 BRAINSTROMING,多人共同討論會創出新觀點就是!
發表於 2006-10-29 18:07:40 | 顯示全部樓層
發表於 2006-10-31 12:00:14 | 顯示全部樓層
發表於 2006-11-1 09:05:18 | 顯示全部樓層
谢帖!也有如此之解!?
發表於 2006-11-1 11:55:27 | 顯示全部樓層
谢
發表於 2006-11-2 15:47:29 | 顯示全部樓層
谢贴
發表於 2006-11-6 10:09:04 | 顯示全部樓層
雷文  在 2006-10-27 06:52 PM 發表:

論語: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甲老師回 :
“‘三人’肯定不確指‘三個人’,而是數位虛用,應理解為‘多人’”。從孔子當時講話的情境看,他極力教育 ...


三人

是否指「雷文、司令、皇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匯海論壇 - 縱橫匯海財經網站

GMT+8, 2024-6-26 02:13 PM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