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海論壇 - 縱橫匯海財經網站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497|回復: 6

“撤军法案”通过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3-31 15:43: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布什再陷“一个人的战争”?

继美国众议院上周通过要求限期从伊拉克撤军的紧急战争拨款法案后,参议院29日以51票对47票的表决结果也通过了一项类似法案。这是民主党自今年年初重新控制国会后首次动用财政审批权制约总统布什的战争权力,意味着两党围绕对伊政策进行的斗争进入新的实质性阶段。由于布什明确表示要对这项法案动用否决权,双方的对峙可能演化为立法僵局。美国媒体认为,一场有关撤军和拨款的否决权大战一触即发,布什可能陷入“一个人的战争”。

民意促成法案通过

民主党得以在布什一再发出否决威胁的情况下成功推动限期撤军的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首先体现了强大的反战民意。哥伦比亚广播公司28日发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59%的美国人支持国会提出撤军时间表。皮尤中心的一项调查也得出了同样结果。

法案的通过也显示了民主党内部在对伊政策问题上初步统一立场,改善了多年来民主党人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犹豫不决”的不利形象。无论是在众议院还是在参议院对上述法案的表决当中,绝大多数民主党人都投了赞成票。

从技术层面而言,民主党人此次将撤军时间与战争拨款“捆绑”在一起,加大了法案通过的几率。民主党人本月早些时候曾在参议院单独提出一项要求限期撤军的议案,结果未能通过。而此次表决时,共和党方面没有利用议事规程设置太多障碍,是因为一些共和党人不愿延误战争拨款的落实时间。

根据有关程序,参众两院将召开联席会议统一法案文本。民主党方面表示,尽管两院文本中对于撤军时间的规定并不一致,但国会最终出台的统一文本必将包括得到多数民众支持的关于限期撤军的条款。《纽约时报》发表社论说,上述法案在国会的通过,再次显示了大多数美国人要求早日结束战争的迫切愿望。
 樓主| 發表於 2007-3-31 15:48:23 | 顯示全部樓層

两党斗争日渐微妙

根据程序,两院最终形成的统一文本将送交布什总统签署。

如遭到布什否决,两院将分别进行投票,但均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票才能推翻布什的否决。

由于民主党在国会的优势并不十分显著,因此很难争取到推翻布什否决的足够票数。

如不能推翻总统否决,国会只能重新提出新的战争紧急拨款法案文本,再进行辩论、投票和送交总统签署。如果民主党和布什僵持不下,这一过程将循环往复,形成立法僵局,战争拨款就无法及时发给前线部队。

上述法案的主要使命,是批准本财政年度余下的半年中用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经费。布什政府称,如果法案在4月15日之前不能签署实施,前线美军就将“断粮”,届时国家将不得不从其他项目中暂时挪用款项填补缺额。

据报道,由于国会要从30日开始复活节休假,因此两院要在4月15日前形成最终文本送交布什,几乎已不可能。

这些情况使得目前这场围绕撤军时间的斗争十分微妙。民主党领导的国会和共和党政府都不愿背上“延误军饷”的恶名,因此都在尽量把责任推向对方。

也正是由于这个因素,斗争的主动权随时可能易手。因此双方尽管剑拔弩张,但具体处理起来都十分小心谨慎 (就如同目前美國与伊朗的關係一樣)。
 樓主| 發表於 2007-3-31 15:51:02 | 顯示全部樓層

战争政策已遭否决

不管布什是否会真的否决限定撤军时间的法案,这一法案的通过本身就是对其伊拉克战争政策的否决。

不幸的是,尽管民众和国会一再以不同方式敦促白宫面对现实,但布什政府仍未流露出“转向”意愿。

从目前美国政局来看,布什政府在撤军时间上的顽固立场,将使其进一步陷入孤立境地。民主党人为了捞取更多的政治资本,必将继续利用民众对现行对伊政策的不满向白宫发难。

由于布什政府不愿在战局最后一线希望破灭前及早收手,两党斗争还有逐步升级的趋势。然而,这却并非美国民众的期望,因为他们关注的是尽早结束战争的伤痛,而非两党相争的得失。
發表於 2007-3-31 16:58:05 | 顯示全部樓層
BY  在 2007-3-31 03:43 PM 發表:

布什再陷“一个人的战争”?

继美国众议院上周通过要求限期从伊拉克撤军的紧急战争拨款法案后,参议院29日 ...

謝帖
發表於 2007-4-2 16:31:49 | 顯示全部樓層
THANKS BY!!
發表於 2007-4-2 20:39:19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貼!!!
發表於 2007-4-2 22:20:22 | 顯示全部樓層
謝帖!認錯難!不認錯也難!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匯海論壇 - 縱橫匯海財經網站

GMT+8, 2025-1-16 09:56 PM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