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海論壇 - 縱橫匯海財經網站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5727|回復: 4

东方时事解读2010年1月8日星期五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1-13 18:56: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东方时事评论2010年1月8日《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2010年01月08日——星期五

也门政府拒绝美国等外国部队直接介入反恐
【综合消息】据媒体报道,也门政府明确表示反对美国等外国部队直接介入打击基地组织,但欢迎各国提供军事训练支持,也门军方已经针对基地组织头目加强了围捕行动。
    对于美国有意向也门提供反恐支持。也门外长科尔比表示,也门反对外国部队直接介入打击基地组织,这种做法很敏感,但也门欢迎各国提供军事训练支持。
    报道还称,在一系列打击武装分子的措施之下,也门军在北部偏远山区成功包围
    一处怀疑是基地组织分支头目藏身的地方,随后士兵成功拘捕3名基地组织武装分子。也门当局表示,他们可能计划发动袭击,攻击驻当地外国使馆。
    目前,也门当局继续在各地加强保安工作,除了加设哨站外,还加派军警巡逻,截查车辆。当局还强调,政府已经加强了各国驻也门使馆周边的安全措施。
美国专家称:也门将同意美国在其领土建军事基地反恐
【综合消息】据伊朗新闻电视台(PressTV)1月7日报道,美国一个智脑机构的政治分析家阿里·艾哈默德称,也门政府将批准美国在其领土建立军事基地以打击恐怖分子。
    艾哈默德表示,据他了解,也门政府已决定允许美军在其索科特拉岛上建立空军基地。这一消息估计将在未来几周内公布。艾哈默德分析称,美国不可能再仅仅依靠也门政府在当地孤军奋战来对抗基地组织,因为这个国家的很多领土都不在也门政府的控制范围之内,也门政府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也越发弱势起来。
    阿里·艾哈默德是一个独立智囊机构的创建者与管理者,这一机构位于美国华盛顿地区,专门研究波斯湾地区的政治问题,尤其是美国与沙特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

【时事点评】在具体点评这则“中东消息”之前,我们想针对昨天曾经点评的一则“中亚消息”再补充几句。
    我们知道,7日,美国一个情报组织表示:“基地”组织称,上周在阿富汗发动针对美国中央情报局机构并造成7人死亡的爆炸案,是对美国无人机在巴基斯坦炸死其高级成员的“报复”。
    在东方评论看来,与那位“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且总会在关键时刻”通过媒体讲上几句“表面上像是在威胁美国、实际上总是有利于美国南亚政策”的本. 拉登先生类似,某些“基地组织”的“言行举止”、在本质上也不过是“美国人的一块砖”、可谓是“(美国人)哪里需要往哪搬”。起码在结果上就是这样的。
    当然了,我们补充这几句的意思,并不是说“上周在阿富汗发动针对美国中央情报局机构并造成7人死亡的爆炸案”是由“美国砖头”与美国政府之间上演的一出“ 周瑜打黄盖”,而是想借此援引“许多媒体(包括美国自己的媒体)”在过去几年中、针对911事件、曾经多次重复的一个观点,那就是:美国9.11事件有许多疑点。这些疑点可能永远没有可能澄清,但在这些疑点没有澄清之前,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怀疑“美国决策层事先知道911恐怖袭击”。

    针对911事件的前因后果,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也曾多次讨论过。在此无意重复,我们之所以要将那段历史掏出来“类比”一下,就在于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历史正在重演。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遭受911袭击(不论真相如何),是冷战结束后又一次全球战略格局重大变化的转折点:紧跟本.拉登、或者基地组织发动911恐怖袭击,美国处理整个事件的“完整路线图”大致如下:利用911事件所造成的重大伤亡,美国新保守主义(布什单边主义)在“美国民众的高支持率”下,以 “不是美国的朋友就是美国的敌人”的“美国标准”,瞄着两个全球战略要点,接连发动了两场战争,先是阿富汗反恐战争、再是伊拉克战争。
    在这里,有必要对上述这所谓的“完整路线图难”做个简单说明,它主要包括这么几个要素:911恐怖袭击,本.拉登(基地组织),阿富汗,伊拉克,再就是伊朗。
    值得强调的是,对比这张“完整路线图”,以及美国利用其中的两个要素(911恐怖袭击,本.拉登或者基地组织),围绕另两个要素(阿富汗与伊拉克)已经打了的两场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我们不难看出,美国人还有一场“一直想打却一直未敢打”的伊朗战争。

    对华盛顿决策者而言(不论是布什团队、还是奥巴马团队),阿富汗作为一个要素,所起的作用是综合的:
    其一,发动阿富汗反恐战争、特别是“阿富汗战争的后续发展”,至少可以用来干扰“中国从中东、中亚的能源供应点顺利获取‘目前地球并不短缺’的能源、并以此为战略支点向这两个方向输出影响力”的中国国家战略,从而遏制中国的战略空间。
    其二,以“阿富汗反恐战争”为支点,美国还可以伺机搞乱巴基斯坦(如果巴基斯坦不配合美国南亚与中亚政策的话)与印度(如果印度不配合美国南亚与中亚政策的话),直至引爆克什米尔战争,在南亚制造一个令中国、巴基斯坦、印度“共同流血”的伤口,从而彻底打乱中国的“上述战略”。
    对美国的这一意图,欧盟也好、俄罗斯也罢,都是“乐见”并有心加以利用的。
    值得强调的是,这正是美国借助“911事件”、在北约(欧盟)与俄罗斯的配合下,顺利“蛙跳”进入阿富汗,在中国的身边成功“战略扎钉”的“大背景”。
    另外,有必要指出的是,当时正处于颠峰状态的美国综合力量、在被打了一剂“911恐怖袭击”的“鸡血”之后,在美国民众的全力支持下、甚至世界舆论的“非常同情”下,对“进入阿富汗反恐”是势在必得。
    可即便如此,在获得巴基斯坦通道的过程中,并不顺利。在秘密谈判过程中,美国政府甚至扬言“如果不配合、就准备将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时代”。
    在这里,我们想补充一个细节:当时,在巴美谈判过程中,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曾准备紧急访问北京,但中国政府却公开表示了这样一层意思,既:鉴于目前反恐形势,建议穆沙拉夫留在国内处理事务。这之后,巴基斯坦才同意为“阿富汗反恐战争”开放通道。
 樓主| 發表於 2010-1-13 19:02:22 | 顯示全部樓層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事实证明,当年,在美国可以顺利获得“欧洲、俄罗斯”的配合,虽最终获得、却“并不顺利地”获得巴基斯坦通道的背后,是中国政府对“911后美国全球战略实施顺序”的准确判断。
    如果站在美国的角度考虑问题,那么,在利用911恐怖袭击获得“欧俄”的配合、顺利“扎钉”中国身边,从而在“中欧俄”之间制造出“战略互信不足” 的间隔之后,尽管表面上巩固了北约的团结(在科索沃战争中,刚诞生的欧元被美国一打积弱,已经暴露出欧美之间不可调和的战略冲突)、削弱了上合的基础(当时、上合组织刚刚宣告成立不久),但由于立刻就将“阿富汗反恐战争”、在南亚与中亚方向、扩大为一场“主要针对中国的战略行动”的话,必然遭到中国从军事、政治甚至经济层面的全力反击,并一定会为伺机而动的北约之欧盟、上合之俄罗斯所“全面利用”。
    而一旦此前提供配合的欧盟、俄罗斯在中美直接对抗的关键时候,对美国撤回战略配合、甚至“伺机”对美国反手一击的话,那么,美国就极可能同时面对“北约的提前分裂”与“上合的迅速壮大”的孤立境地,从而“全面、最后独自”陷入一场“苏式的阿富汗战争”。
    在我们看来,直至今天为止,在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大规模增兵阿富汗、却始终不敢“实质性动用”俄罗斯通道、从而始终不敢将大规模增兵阿富汗的计划落到实处、始终不敢将一场“主要针对中国的战略行动”的“必要准备工作”落到实处的情况来看,美国决策层至今仍然警惕着这一点。
    由于时势已经有了极大的转化,在今天,美国的相对实力与绝对实力均已下降,欧元已经与美元公开竞争,欧盟也已经在着手进行政治统一,俄罗斯国力也较科索沃战争时有极大的恢复,中国的相对实力与绝对实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
    一旦美国“全面、最后独自”陷入一场“苏式的阿富汗战争”,那么,“中欧俄”中的大多数是否最终允许“美国像越战之后那样顺利撤出、并重新做人”,那就要看美国人的造化了。
    而在当时,美国通过谈判获取“巴基斯坦通道”之艰难,也足以了解:从根本上讲,“巴基斯坦通道”可以做到高效,但只能用于“阿富汗反恐战争”,或者只对有利于“中巴共同利益”的政策保持高效。否则,由于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巨大影响,再加上巴基斯坦国家利益与中国国家利益“基本同向”,因此,巴基斯坦通道对美国而言将是低效、甚至是阻塞的。
    值得强调的是,早前,“中美”正是通过巴基斯坦这个点向阿富汗反苏武装提供大量支持、从而令“没有后勤保障”之忧的前苏联陷入阿富汗战争长达十年之久的。但即便如此,也没有听说“前苏联”计划核打击当时尚未拥有核武器、虽然没有获得中国、美国核保护,但却人口众多地形复杂的巴基斯坦。显然,“能否善后?”既是能否核打击的前提条件,又是核打击能否取得效果的前提条件。
    对比“前苏联”曾在中东战争中公开威胁核打击中东“人少地小”、且有美国保护的国家以色列、并迅速收到威慑效果的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大国在进行某种核威慑的时候,是有其内在逻辑的,而不只是“嘴巴上喊一喊”就可以令人相信的。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站在美国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利用911事件重大伤亡所造成的悲情、发动阿富汗反恐战争、“扎钉”中亚之后,最稳妥、最符合美国全球战略、也是最连续的战略步调,就是继续完成“科索沃战争”未能完成的事业,既:将一度被“科索沃战争”打弱至0.82美元、伊拉克战争之前又恢复至与美元差不多“1:1”、从而已经初步站稳脚跟的欧元,彻底打垮、玩完,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欧洲问题。    有意思的是,科索沃战争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科索沃战争是在欧洲腹地进行的;

    第二,美国之所以能够领导北约(欧盟)发动科索沃战争,在于欧盟的核心国家--法国也好、德国也罢,其军力合起来也不足以打胜科索沃战争、肢解前南联盟、拔掉俄罗斯在南欧的势力。
    结果就是,为了先清除俄罗斯在南部欧洲的传统势力,欧盟不得不“出钱”力“求”美国领导北约启动科索沃战争,即便明知欧元将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第三,科索沃战争是在欧元正式流通之后几个月才开始的。在1998年10月,欧元一度走强至1欧元兑1.24美元的水平。
    也就在这个时候,之前“始终不肯”出面领导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的克林顿政府,却突然积极介入科索沃问题。随着美国政府的态度聚变,这之后的两个月里,欧元立刻从1.24美元高位开始缓慢下跌、跌至1.7美元一线徘徊。
    到了1999年1月,北约领导人--美国以武力强迫科索沃冲突双方依美国的方案到法国的朗布依埃进行谈判。谈判中,南联盟表示其他条款均可接受,只有北约军队进驻科索沃这一涉及南领土主权的条款不能接受。谈判最终破裂。
    至此,在科索沃战争几乎不可避免的市场预期下,欧元立刻加快跌速,从1.17一线快速下跌到战争爆发前的1.07一线、跌去了1000点之多。
    到了1999年3月24日,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在总共78天的狂轰滥炸之后,欧元兑美元差不多跌回到了1:1的水平。

    战争结束后,由于“科索沃战争后的科索沃独立问题”被美国有意识地“扣下不予立刻解决”,途中,俄罗斯在美国人的“配合”下,还弄了出俄罗斯伞兵“突降”一重要机场、起到了严重干扰北约部队的后续行动的效果,从而“标志”了俄罗斯传统势力“并未彻底清除”的“双簧戏”。    如此一来,在欧盟“请”美国人在欧洲土地上打一仗、搞得欧洲大陆狼烟四起,俄罗斯在南欧的传统势力并“未能如欧盟之愿”地全面清除,美国也“有意” 不解决 “科索沃独立问题”的巨大不安下,欧元在经过停战后短暂反弹至1.08美元后,从1999年10月开始,继续加速下跌,期间,最低至2000年1月的1欧元兑0.82美元的水平。
    这样,在欧盟“请”美国出面打一场科索沃战争,未了,“俄美”之间又玩了一出“双簧”,结果,欧盟不仅没能“彻底挤出”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的传统势力,还在欧元的问题上付出惨重代价,既:欧元在两年的时间里,从1998年10月的 1.24美元至2000年10月的0.82水平,贬值了“近40%”。
    与科索沃战争、及科索沃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同时发生的重大事件就是:欧洲庞大的资金由“不稳定的欧洲”迅速向“为欧洲留下不稳定因素”的美国流出,从而为当时美国所谓的“新经济”提供了巨额的后续资金支持、从而将已现乏力的“网络泡沫”继续撑了一段时间。
    目睹欧洲因“力请”美国出面领导科索沃战争所付出的战略代价,法国政府的一位高官就曾经黯然神伤、却非常精辟地总结了一句:“.......欧洲必须拥有一只统一、强大、独立的军事力量”。
 樓主| 發表於 2010-1-13 19:06:18 | 顯示全部樓層
    不过,到了2000年10月开始到2001年第一季度,之前被科索沃战争打到美国的欧洲资金,开始觉察到美国“新经济”已经不行了,但科索沃问题仍然没有彻底解决、就这样几经反复之后,少量资金开始回流欧洲,欧元也开始止跌,并在走势反复中开始走强,最高至0.97一线。
    也就在这个时候,在2001年4月1日(北京时间),在美国政府的坚持下,南联盟政府宣布逮捕了南联盟前总统米洛舍维奇,而对此,美国做出的反应却是“光是逮住米洛舍维奇还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把他送交海牙前南战犯法庭接受审判”,显然,漫长的审判过程就是一个可利用来大量制造“科索沃新闻”、并插手南欧事务的过程。因此,被克林顿政府“刻意保留余味”的科索沃问题、在小布什上任之后不久,就立刻表现出“有再次紧张”的可能。
    与此同时,在科索沃战争攻击了中国驻南大使馆、并战略测试出中国“当时无法做出有力反击”的美国,碰巧也在2001年4月1日这一天,其空中侦察机在中国南海上空与中国军机发生空中相撞事件,从“中美”双方处理整个事件的过程来看,最后被迫在电视直播中、做出书面道歉的美国,显然也被战略测试了一把,也就是说:当时美国的“战略重心”仍然在欧洲(欧元)身上,而不在中国方向,所以即便一上台便强硬声称“美国将保护台湾”的布什政府,也无法就此做出强硬反应、而与中国直接走上对抗。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欧盟与俄罗斯,在整个过程中都保持着高度沉默。
    事实上,就在美国于2001年4月1日前后、在南欧与东亚方向几乎同时发生的两件事中,被证明其“战略重心”仍然放在欧洲身上之后,之前曾经走强的欧元就难以再现之前强势,甚至在发生2001年9月11日发生911恐怖袭击之后,欧元也没能走强。
    也就是说,在市场确信美国的“战略重心”在于继续获得欧洲资金、仍然想“玩死欧元”的情况下,即便是911恐怖袭击,欧洲资金也没有从美国被吓回欧洲。
    另外,在美国需要欧盟支持其反恐的情况下,在2001年10月7日启动阿富汗反恐战争前后,科索沃问题也处于相对平稳状态。也就是说,在“美国需要欧盟进行反恐”的情况下,欧洲大陆也就很难出现“科索沃战争”中曾经预言的“不稳”了。另外,也就在这之后不久,由于美国“新经济”泡沫开始全面破灭、美国网络公司开始大批倒闭(资料显示,早在2000年底、2001年初,美国约有210家上市的网络公司停止营业,约占上市网络公司总数的60%左右),与此相对照的是,市场对欧洲经济前景的最新判断却是:2002年欧洲经济最可能的情况是成长接近潜力水准,大约为2.0%-2.5%。    这样,在“欧美经济前景几乎是冰火两重天”的现实下、且在“美国需要欧盟进行反恐”从而“科索沃问题”暂时不会成为问题的新情况下,此前甚至没有被911恐怖袭击吓离美国的欧洲资金,终于开始从美国回流欧洲了。
    在这种背景下,从2002年底开始,欧元便在振荡中不断走强,且在半年的时间里(差不多是2002年7月)便从1欧元兑0.86美元一线走强至1欧元兑1.03美元一线。
    事实上,美国在欧盟、俄罗斯的配合下启动阿富汗反恐战争之后,欧元走强的情况就一直持续着。
    期间,由于国际社会确信美国最终赢不了“中欧俄”悉数反对的、美国意在通过控制“全球石油水龙头”、借助“石油武器”、可以一举击垮欧元、摆平俄罗斯、最终控制中国能源供应的伊拉克战争,因此,即便美国中间突然扔下阿富汗反恐战争,按“原计划(据说,911后仅5天,布什政府做出的最初决策是打伊拉克、而不是阿富汗)”单边去打伊拉克战争,整体上也没能有效干扰欧元整体走强。
直到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2008年第三季度,在欧洲金融也被美国金融危机拖下水之后、欧元才真正结束强势。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不难看出,科索沃战争之后,一度被美国打至1欧元兑0.82美元水平的欧元,促其反转的因素,既不是2001年9月11日发生的911 事件,也不是2001年10月7日爆发的阿富汗反恐战争,更不是2003年3月20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几年以来,持续支持欧元走强的是“一组因素”:一个是2001年底日益彰显的“美国需要欧盟支持其进行全球反恐战争”,另一个是“2002年欧洲经济前景较美国灿烂得多”,还有一个是市场确信美国打不赢一场为“中欧俄”所共同反对的、旨在控制世界能源水龙头的伊拉克战争。

    不难看出,对比科索沃战争时的情况,在 2001年底,欧美之间的态势可谓换了个个:在科索沃战争时,是欧盟需要美国的支持才能打科索沃战争;在科索沃战争前后,当时美国“新经济”正在“如火如荼”,而欧盟经济则因为欧元刚刚推出这一巨大不确定因素、再加上科索沃战争最终也没有彻底解决问题,而显得前景不明。
    而对比2001年底的情况,从2008年中到今,也就是欧盟金融被美国金融危机拖下水之后,欧美之间的态势又有了新情况:
    首先,在阿富汗的问题上,是美国仍然需要欧盟的支持;
    其次,在经济前景的问题上,由于被“欧盟环保经济”寄予厚望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终以“美国的搅局”、“中国的坚持原则”、欧盟自己的自私自利而告失败,
    同时陷在金融危机之中、又均缺少“经济引擎”的“欧美双方”,其经济前景都变得不明朗起来。
 樓主| 發表於 2010-1-13 19:16:12 | 顯示全部樓層
最后,通过对中国全球战略的观察,在中国坚决反对“G2”模式、坚决要求改革国际金融体制、公开“质问”美元本位制的合理性的背后,具体到货币问题上,中国总体奉行的是“联欧(元)制美(元)、远交(欧元)近攻(美元)”的策略。
    所谓“联欧(元)制美(元)”很好理解,至于什么是“远交(欧元)近攻(美元)”?我们的解释就是:“远交(欧元)”就是“联欧(元)制美(元)”,“近攻(美元)”则指的是,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运行为开端,以中国加大中国与东盟经济往来中的人民币结算力度为契机,人民币已经开始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实质性地”排挤美元了。
    在这种情况下,引诱欧盟与美国联手、从经济、特别是金融上攻击中国经济,也就很容易被美国决策层包装成一个“可以帮助欧美双方共同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径了。
    就目前而言,一方面,美国在拼命做出一副美国可选择“实质性启用俄罗斯通道,准备将大规模增兵阿富汗落到实处、最后全面搞乱巴基斯坦通道”、从而战略威胁中国的姿态;
    另一方面,美国也在放风“考虑向北京借道(实际上就是与中国一道维护巴基斯坦的稳定、继续依靠巴基斯坦通道)”、从而摆出一副美国万不得已,也可以选择“将大规模增兵阿富汗计划不了了之”,从而令“美国南亚政策”终向北京妥协,再转而在科索沃问题上与欧盟摊牌、从而威胁欧盟的姿态。
    最后,在格鲁吉亚与俄罗斯于今天正式启动“商业包机”的背后,是美国也在摆出一副“准备实质性启用俄罗斯通道,且正在向俄罗斯交割‘东欧利益’”、从而同时威胁中国与欧盟的姿态。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华盛顿“倾情表演”去“威、逼、利、诱”欧盟最好与美国一道联手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中国,否则欧盟东欧、中亚、南亚利益都、特别是中东、科索沃方向很可能受到巨大损失的大背景下,前国务委员唐家璇在不久前出版发行的外交生涯回忆录《劲雨煦风》中详细披露了中美双方当年处理南海撞机事件的“真实细节”(按唐家璇的说法,披露这些细节可能会令某些人不高兴,但它们是真实的),在“客观上”也就起到了另一层“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提醒” 欧盟,基于科索沃战争的那段历史,特别是,基于2001年4月1日前后的那段历史(美国的战略重心始终盯在欧洲(欧元)身上),不要做出战略误判。

    事实上,为了促使欧盟尽快做出战略误判,在阿富汗方向仍然在“倾情表演”的华盛顿,又仿效“911事件处理的完整路线图”、准备利用“圣诞炸机未遂案”去也门反恐,从而进一步渲染中国既没有能力、因此也不可能选择与美国全面对抗的推断。
    我们知道,也门与索马里一起,一左一右、死死夹住了亚丁湾联通红海的曼德海峡。
    另外,我们也知道,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曾经停靠也门亚丁港进行后勤补给、也曾经紧急进入也门亚丁港附近海域规避风浪,因此,一个稳定、友好的“也门通道”,对缺少航空母舰、没有海外军事基地的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完成护航任务,保障途经亚丁湾的中国商船安全有着特殊意义。
    不难看出,在“也门政府拒绝美国等外国部队直接介入反恐”、而“美国专家称:也门将同意美国在其领土建军事基地反恐”的背后,是美国摆出一副“如果也门不同意,美国就准备强行进入也门反恐”、从而一把将对中国护航舰队有特殊意义的“也门通道”彻底封闭的嘴脸。
    值得强调的是,亚丁湾不仅是中国通往欧洲商船的主要通道,也是中国将“遭遇欧美制裁”的苏丹石油运回中国的主要通道,显然,尽管沿着中国外长近日访问肯尼亚、尼日利亚的行程,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正在为苏丹石油准备一个备用通道(经肯尼亚上船)。
    但是,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真正要解决中国海上生命线的安全问题,除了全力推动与“非美国家”进行海上联合护航的军事合作之外(不仅仅局限于亚丁湾),还是得加快中国全球投送军事能力的发展,这中间,既包括加快航空母舰的进程,也应该包括将海外建立军事基地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在这些问题上,中国的军事思维也有必要“与时俱进”,在中国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之后,就不要害怕这些动作会召致什么“军事威胁论”了,在我们看来,当中国的航空母舰成军、海外军事基地建成、且果真能从海面上军事威胁“应该受到威胁”的邪恶势力之后,那种炒作起来的军事威胁论反而就不存在了。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不难看出,尽管美国决策者仿效“911事件处理路线图”
    又弄出了一幅“圣诞炸机未遂案处理路线图”,并成功地获取美国民众的支持,准备强行进入也门反恐,将世界的焦点从阿富汗一下子拉到了千里之外的也门,但其中心意图始终在于“威、逼、利、诱”欧盟做出战略误判,从而与美国一道联手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中国;
    而拉欧盟在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联手攻击中国也只是个手段,其目的又在于通过欧美联手攻击中国经济(包括在亚丁望湾一线给中国海上运输线制造麻烦)给中国经济造成困难、激化中国国内社会问题,一方面将欧盟推到中国的对立面,一方面迫使中国在伊核问题做出实质性让步。
    而将欧盟推到中国对立面的意义在于:
    第一,它本身就是解构“中欧俄”之伊核协调的方案;
    第二,一旦时机有利,美国既可借中国经济对欧盟经济的报复、转身更加顺利地解决掉欧元、也就是解决欧盟问题;
    而迫使中国在伊核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比如,同意按美国开出的条件、与美国一道全面制裁伊朗)的意义则在于,伊核问题将全面导入美国的轨道。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伊朗就核燃料交换方案明确拒绝美国的最后期限(去年底)、且反而对美国发出一份期限只有一个月之“最后通碟”的情况来看,在美国国防部昨天宣布对台湾出售“爱国者3”的背后,是中国拒绝按美国的条件去制裁伊朗。
 樓主| 發表於 2010-1-13 19:19:45 | 顯示全部樓層
值得强调的是,美国对台湾出售“爱国者3”的计划一旦“落实”,由于“爱国者3”具备一定的反导能力,可被整合进美军反导系统,因此,它可视为一种针对中国的战争准备、是对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大损害。
    对此,中国必须进行坚决反击,作为反击方案之一,中国可考虑默认伊核问题全面升级。
    这样一来,一个月之后,如果美国没有什么办法迫使伊朗、或者中国改变态度的话,狠话说尽的美国人,要么就自己取消对台湾出售“爱国者3”的计划,要么就得自己去面对伊核问题的全面升级。此外,如果伊核问题全面升级之后,美国还要继续强硬,那么,美国恐怕还得想着如何处理朝核问题的同时激化,并摁住日本旨在摆脱美国控制的“种种冲动”、包括核冲动。
    此外,放松对中国出口常规武器“去向控制”也是可考虑的方案之一,特别是便携式防空导弹与反装甲单位,从而为另一场“苏式阿富汗战争”做准备。
    在对“伊核问题全面升级”进行评估的时候,我们认为,如果美国继续对伊朗玩强硬,伊始除了不断宣布“取得核计划的新进展”之外,我们不排除伊朗有“ 悍然”核试的可能性,从而将伊核问题彻底地“朝核化”、弱化以色列的作用,全面打乱中东安全格局,策应伊朗、土耳其、沙特、埃及等正在分头组织的区域政治、经济与军事合作,从而将美国人正在玩的“也门反恐”消解于无形。
(显然,东方没想到中国会用公开弹道导弹中段拦截能力这种更直接、更强硬的方式回击美国。)

    显然,就目前而言,对中国而言,由于“俄美”间不可能建立足够的战略互信,且事实证明,俄罗斯也一定要依托“上合(也就是中国)”才能在“欧美”之间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战略利益,再加上阿富汗就在中国身边,巴基斯坦国内反美情绪日益增强,因此,不论是俄罗斯向美国提供借道、还是美国“实质性”大规模增兵阿富汗其实并不是最令人担心的,真正要防范的是欧盟在美国“也门反恐”的催促下做出战略误判,从而与美国联手在经济、特别是金融上攻击中国。
    东方评论员注意到,在中央政府开始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之后,就在今天,中国有关部门宣布了“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的试点计划,在我们看来,在
    中国A股基本已经“全流通”的情况下,“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的试点计划,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中国针对“可能到来的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的战争准备。
    而全面提高A股市吞吐流动性的意义还在于,它可以对资金进出便利、从而更加容易受到冲击的中国香港市场提供关健性的支撑。
    从欧盟主要国家(法国、德国)对增兵阿富汗的“最新态度”来看(法国声称不打算增兵、德国则声称要召开从阿富汗撤军的国际会议),尽管美国一直在阿富汗方向“倾情表演”,再在又准备去也门反恐,但仍然距离拉欧盟联手的目标还很远。

    另外,东方评论员注意到,从中国外交部将中国驻英国、驻日本大使调任外交部副部长的情况来看,中国意在强调“中国准备调整一向视美国外交为中国重中之重”、大部由中国驻美大使出任外交部长的惯例,准备提升“中欧关系”、“中日关系”的重要程度。
    显然,中国也在拉拢欧盟、并离间美国与其盟友的关系。
    因此,在我们看来,不论是军事斗争、还是经济、或者金融斗争,中国必须、也正在做全面斗争的各项准备工作,从而“做最坏的打算、去争取最好的结果”。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匯海論壇 - 縱橫匯海財經網站

GMT+8, 2024-12-15 01:58 PM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