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海論壇 - 縱橫匯海財經網站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7077|回復: 3

是港人不识时务 还是我们少见多怪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1-26 17:05: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香港修建高铁的事情在赞成与反对双方争论了近两个月后,终于获得香港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的批准。反对派的观点有两个:整个高铁造价625亿港元,平均每公里要花大约25亿港元;施工涉及到对菜园村征地问题,150余户村民中有两成不愿拆迁,应该维护他们的权益。在整个争论的过程中,人们从媒体的报道上看到了很多次反对派的示威活动,当然也发生了反对派中的“80后”示威者在1月16日通过拨款的当晚围堵立法会的情况。

按照官方的说法,高铁的开通,对香港经济发展有提速效果,同时也让香港进入广州的“一小时生活圈”,从而避免了被经济发展“边缘化”的厄运。
人民网的评论称:反对派旷日持久的拖延战术最终没能挡住发展的步伐,立法会外群情激昂的反高铁“80后”,挡得住政府官员的座驾,却也无法拦下城市前行的车轮。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则将抗议看成香港“80后”急于登上政治舞台的把戏。凤凰网在以专题的形式,用解构的方法分析了种种表象和内因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拆迁、高房价、经济发展、穷人与富人、农村生活方式——看看香港反高铁事件的这些关键词,哪怕你不是香港人,是不是也好熟悉?
媒体很惊诧于这一使香港受益的经济举措居然会有人反对,这也代表的我们多数人的观点。说实话吧,不是没有理由反对,而是我们不习惯被反对,我们讨厌反对的声音。

于是,问题的焦点发生了转移。问题不是该不该建高铁,更不是少数人的利益是否要服从于多数人的利益,问题在于,我们被反对了。
听家长话、听老师话、听领导话、服从组织决定、少数服从多数,在长年累月的听话和服从中,我们早已安于步调一致,当有反对的声音出现时,我们本能地会觉得刺耳,无法接受。但无法接受的真的是因为反对过于无理,还是我们自己太少反对过?

事实上,我们会为很多事情没有反对过而感到后悔,或者会因为没有反对过而可能受到后来人的指责。北京的南横街,从辽代至今保存完整的千年古街在2009年被拆的片瓦不留,我们没有反对;上海的董家渡,老上海华界内最早的石库门里弄被林立的高楼取代,我们还是没有反对;福州的三坊七巷,中国现存唯一的一处坊巷格局街道被拆翻一新后人迹罕至,我们依然没有反对。我们的逻辑是事情在顾全大局中和谐的发展,尽管多年以后,也许我们会被深深的遗憾笼罩,但更关键的是目前步调一致?

当然,北京、上海、福州发生的事情和香港正在发生的事情不是一个范畴,可我们所说的是,在事情的进行中,我们反对过吗?

任何一点对现实世界的改变,都会牵扯上各方的利益,也必然会出现赞同或者反对的声音。正是因为我们对如何通过表达“反对”来维护自身利益感到陌生,所以多数情况下,我们会错把反对和恶意划上等号。于是,“反对”这个本应是平常的事情,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大是大非,非你死我活不能罢休的问题。由此,我们也就知道了,我们为什么讨厌被反对,因为这让我们感到了面临生死的紧迫。

有人会说,压制或者忽略反对的声音可以提高办事效率。这个观点看似有道理,可我们都不止一次地看到有的事情在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伴随着越来越强烈的质疑声浪,最后不得不停下来加以检讨修正。相比之下,允许和倾听反对的声音,在各方利益达成妥协之后行事,效率更高。我想,一个成熟的国家,一个成熟的民族,甚至一个成熟的人,该知道如何面对不同的声音。

当中国希望被世界了解的时候,我们说,香港是中国的窗口;现在,中国要走向世界的时候,或许我们该说,香港同样也应是中国了解世界的窗口。世界不是以中国为中心,世界也永远不可能只有赞同中国的声音。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所面临的反对声音也必然会越来越多,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香港高铁修建中出现的反对声音和行为,让我们有了一个考验自我的机会:我们该以惊诧、厌恶还是从容平和的面孔对待反对?

再回到有港人反对高铁这件事本身上来,我们惊诧是因为港人不识时务的反对,还是我们少见多怪,对反对的声音和行为太过陌生?

经济观察网
评论员
盛超
發表於 2010-1-26 17:45:3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魯賓 於 2010-1-26 05:05 PM 發表
香港修建高铁的事情在赞成与反对双方争论了近两个月后,终于获得香港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的批准。反对派的 ...

南横街在2009年全线消失了,作为宣武区罕见的历史悠久的古街,不仅名扬天下,而且曾经也是京城保留至今的相对古貌尚存的老街,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代,那时已经是商铺云集,人口稠密,据考证,如同今天的王府井一样热闹。此街从虎坊(桥)路至枣林前街南口大约四五站地长,古色古香,青砖灰瓦,门墩石雕、砖刻影壁……其中不少为北京四合院中少见的经典之作,名人故居更是不胜枚举。百多年前,在南横街两边的这些胡同里,曾经出现过近百个会馆,也就类似于现在的各省驻京办。当时那些影响了中国历史的书生义士们经常出没于这条街道,无论是留着小胡子的康有为,还是大脑门儿的梁启超,或者是维新派里的革命者——谭嗣同。

  在菜市口南大街以西的南横街早已拆除,以东的这片南北宽约600米,东西长约700米的南横街地区,是宣武区仅存的历史遗迹,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大小胡同,纵横交错。和它垂直和相临的有:珠朝街(中山会馆)、米市胡同(康有为故居)(便宜坊烤鸭店)、后兵马街(张君秋故居)、迎新街、北大吉巷(李万春故居)、贾家胡同(林则徐故居)、粉房琉璃街(梁启超故居)、潘家胡同(三原会馆)、和平巷、保安寺街(高庆奎故居)(吴佩孚宅邸)、平坦胡同(奚啸伯故居)、清末军机大臣孙毓汶故居、包头章胡同、方盛园胡同、果子巷等街巷胡同,还有李鸿藻故居、谭嗣同故居、朱彝尊故居、曾国藩故居、番禺会馆,浏阳会馆,泾县会馆、南海会馆、湘乡会馆,街东口有清乾隆十八年建的江南城隍庙、天齐庙、三官庙。

  我要说的是,以上这些名人故居、会馆及受政府保护的二进四合院90%都毁了(另10%在2年内也将消失),你还能压住火吗?但事实如此,都是源于一个原因——南横街的全面拆除。

  2001年底,鲁能集团将南横东街以东偏北偏南的地区强行“危改”(建陶然北岸),虽然部分破坏了南横东街的历史风貌,但尚未伤及筋骨,南横街整体风貌尚存。现在中信北京日信地产集团将步鲁能集团的后尘(建中信城)——将罪恶进行到底,好端端的一个历史文化名街顿成废墟、凄惨万状。在新“三光政策”下,(“人迁光”、“房拆光”、“树砍光”),危改拆迁好似B-52轰炸机轰炸一样,具有文物历史价值的街巷、胡同、四合院、寺庙等急速消失。之所以他们拆迁的热情极为亢奋,因为“危改”已经异变,成为腐败分子、利益集团强取豪夺,获取高额不义之财的遮羞布,“危改”是腐败分子堂而皇之牟取计划经济时代最后的晚餐。为了挤上这趟最后的“列车”,贪官、恶棍、地痞流氓勾结一起,哪户不搬,到半夜就往该院里仍砖头、门口泼粪便、砸车、砸窗户、借口停水、停电(现在还不敢明目张胆的断水断电)。

  在这个社会“大家庭”里,主人穷的叮当乱响,“公仆”赚个盆满钵溢。主人无奈于“仆人”。
  在南横街东半部方圆六七百米的半径里,他们已经毁了建于道光十年的儒福里过街楼(下图是我根据资料绘出),拆了尚小云故居、林白水故居、张君秋故居、苟慧生故居,奚啸伯故居、朱彝尊故居、便宜坊烤鸭店、拆了宣城会馆、粤东新馆、安徽泾县会馆(当年创办的《每周评论》的地方)、关帝庙(潘祖荫祠)、徐州会馆、宁乡会馆、英霍会馆、重庆会馆、江阴会馆、潢光会馆、中州会馆、拆毁了清代的国宾馆——书同馆,拆毁了清乾隆十八年重建的江南城隍庙、天齐庙、三官庙(宣武区有名的“三庙”),仅在南横街一带就拆了数以百计的胡同、街巷、四合院。十年前已经毁了千年大街——牛街(紧临南横街),再毁一个千年古街——南横街,又算得了什么,有“红头文件”在手呢,怕谁?还有显示其历史标志建筑物的圣安寺。拆毁后建成为宣武区青少年宫(科技馆),真是滑稽啊,他们将怎样对下一代解释他们的行为呢?

  特别需要附加指出的是,现在北京二环以内的四大城区还有一大批危改的项目正蓄势待发准备开工,例如:东城区灵光危改片、新太仓(胡同)危改片、东四十二条危改片、后永康危改片;西城区复兴门内二期危改、平安里危改片、丰盛危改片;崇文区法华寺;宣武区大吉巷片、宣西危改片、腊竹(胡同)危改片、棉花上下(几)条危改片……这些项目大多是 2003 年以前批准的,一旦实现,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就将被基本消灭得差不多了。吊车下消失了的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太恐怖了,我不愿往下叙述了……

  南横街的消失,城南历史的最后脉络也自然就没了,今后的日子里,倒是有良知的人将愧对他们的后代,他们不知怎样对后辈儿解释那些“行为”?怎样回复后辈儿的指责甚至是怒骂?怎样记录这些事件?如何道出“肇事”者的姓名?这些疑问留给“今后”吧,我无言以对。
發表於 2010-1-26 18:36:4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linzhish2008 於 2010-1-26 05:45 PM 發表

南横街在2009年全线消失了,作为宣武区罕见的历史悠久的古街,不仅名扬天下,而且曾经也是京城保留至今的相对古貌尚存的老街,她的历史可 ...

司令,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明白為甚麽要拆四合院??這是全世界只有北京才有的獨一無二的建築.巴黎的古建築物自凱旋門為中心,呈幅射形向外散開.巴黎政府並沒有下令清拆,反而加以維修保護,因為法國人明白一個高尚的城巿要保留其獨有的色彩.全清拆了改建成高樓大廈,這個並不是巴黎.
 樓主| 發表於 2010-1-26 23:08:4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linzhish2008 於 2010-1-26 05:45 PM 發表

南横街在2009年全线消失了,作为宣武区罕见的历史悠久的古街,不仅名扬天下,而且曾经也是京城保留至今的相对古貌尚存的老街,她的历史可 ...


在此政杈下 同樣情況只會不斷重複 那怕在香港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匯海論壇 - 縱橫匯海財經網站

GMT+8, 2024-6-13 05:43 PM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