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海論壇 - 縱橫匯海財經網站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7464|回復: 4

樓市是否泡沫,可以這樣理解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4-27 01:23: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時亨愈來愈似大學教授,不但出口成文,更言必有出處、論多具數據。

例如關於供樓難,難於上青天,馬教授就以親身的感性經歷,結合簡明的理性分析,深入淺出地確認問題所在。

馬教授說,一九七三年他大學畢業時,由於入到美國大通銀行,月薪有一千六百元,算是中規中矩不過不失。他還不忘以同年畢業的港大同學梁錦松和葉澍堃為例,指阿松入到萬國寶通銀行(即現在的花旗銀行),月薪有一千八百元,而阿葉就更巴閉,做到AO,月薪高達三千大元。

然後,馬教授就指出,當時一般私人樓宇的呎價是二百元,即是他每個月的薪水原則上可以買到八呎。好了,正題來了。新鮮出爐港大畢業生一般月薪大約有一萬六千元,等於馬時亨畢業那年的十倍,表面上好似幾好。但是,實情是彷如「香格里拉」(即是「Shangri La山卡罅」)的元朗Yoho Midtown,初推時的平均呎價都要五千二百元。換言之,月入萬六的港大新貴原則上都只能買到三呎,比馬教授當年足足買少五呎。換個講法,即是今日港大新貴要月入四萬二,才可以買到八呎元朗Yoho Midtown。單憑此,即可想像,今時今日的買樓難度究竟有幾高。

不過,更要命的是,馬教授說的二百元一呎私樓,指的是北角賽西湖大廈。也就是說,一個一千呎左右的東半山豪宅,三十多年前的售價也不過是二十萬元,即是等於他當年千六元月薪的 12年零五個月糧。事到如今,賽西湖大廈平均呎價約值一萬元,一千呎即是盛惠一千萬元,亦即等於港大新貴萬六元月薪的52年零一個月糧。

當然,兩條數都假設了月薪不變,而隨着升職加薪,問題就會相應減低,云云。這,固然有道理,但聽進八十後的耳裏,跟手勾起他們三年、三年又三年原地踏步的職場處境,恐怕只會更傷悲。看來,馬教授這個「和諧大使」,肯定會忙過青海喇嘛。
發表於 2010-4-27 01:36:25 | 顯示全部樓層
Thank you for sharing!
發表於 2010-4-27 20:20:43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一大当:房产
买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是的,你是这样以为,但是在中国你并无法拥有这个房子,只是租给你而已。因为房子是你的,地不是你的,只是把土地使用权70年(从现在退70年那是抗日战争时期,谁见过那时候的房子?)。房子通常情况下30年左右就会遇上拆迁或者旧房改造。也就是说你花了买房的钱,却只能得到租房的实际效果。当然这还不是最坏的。最坏的是,当几十年后你发觉上当了!有一群流氓冲进你用一辈子积蓄买下的房子,画上一个大大的拆字!然后把你的家当全部当垃圾一样的仍出门外,不顾你的苦苦哀求,甚至还在报纸上给你按一个钉子户的臭名,任大众辱骂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做绝望!
形容中国的房地产有一个很有名的笑话是这样写的:
以前,有个地主有很多地,找了很多长工干活,地主给长工们盖了一批团结楼住着,一天,地主的谋士对地主说:东家,长工们这几年手上有点钱了,他们住你的房子,每月交租子,不划算,反正他们永远住下去,你干脆把房子卖给他们起个名堂叫做——公房出售!告诉他们房子永远归他们了,可以把他们这几年攒的钱收回来,地主说:不错,那租金怎么办?谋士说:照收不误,起个日本名儿,叫物业费!地主很快实行了,赚了好多钱,长工们那个高兴啊!

过了几年,地主的村子发展成城镇了,有钱人越来越多,没地方住,谋士对地主说:东家,长工们这几年手上又有钱了,咱们给他们盖新房子,起个名堂叫做旧城改造,他们把手上的钱给我们,我们拆了房子盖新的,叫他们再买回去,可以多盖一些卖给别人,地主又实行了,这次,有些长工们不高兴了,地主的家丁派上用途了,长工们打掉牙只好往肚子里咽,地主又赚了好多钱。
又过了几年,地主的村子发展成大城市了,有钱人更多了,地主的土地更值钱了,谋士对地主说:东家,咱们把这些长工的房子拆了,在这个地方建别墅,拆出来的地盖好房子卖给那些有钱的大款还能赚一笔,地主说:长工们不干怎么办?谋士说:咱给他们钱多点儿,起个名堂叫货币化安置,咱再到咱们的猪圈旁边建房子,起个名堂叫经济适用房,给他们修个马车道让他们到那边买房住,地主说:他们钱不够怎么办?谋士说:从咱家的钱庄借前给他们,一年6分利,咱这钱还能生钱崽,又没风险,地主又实行了,长工们拿到钱,地主的经济适用房到现在才建了一间,长工们只好排队等房子,直到现在,还等着呢……

于是,长工们开始闹事了,地主有点慌,忙问谋士怎么办?谋士说:赶紧通知长工们,房子要跌价了,别买了,租房住吧,正好把我们的猪圈租给他们,结果,这么多年后,长工们的钱全没了,还在租房住,直到永远!.
 樓主| 發表於 2010-4-28 00:44:1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3# 座艇皇


    梁振英:指政府不鼓勵置業者「居火星」
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昨日在本報發表評論文章,不點名批評運房局長鄭汝樺日前發表的「鼓勵市民置業並非政府政策目標」的觀點,他指自1970年代大規模建屋計劃實施以來,鼓勵市民自置居所,以增加市民的歸屬感和促進社會穩定,一直是港英政府和特區政府的房屋政策目標,又指那些認為政府沒有需要鼓勵及協助無法負擔私人住宅市場價格的市民自置居所的人,過去40年恐怕是住在火星而非香港。
本報記者昨日就「鼓勵市民置業並非政策目標」一事向運房局查詢,是否意味前特首董建華(相關)確立的七成市民自置居所長遠目標已經取消,運房局新聞發言人證實,本屆政府 沒有這樣的目標,自置居所比率目標已不再存在

董建華七成港人置業目標 02年擱置
記者翻查2002年11月房屋及規劃地政局長孫明揚(相關)發表穩定樓市的「孫九招」時,曾表示「政府當年制訂的長遠置業指標,希望整體自置居所比率在2007年達到百分之七十,在今時今日的情况下,已毋須再保留」。李永達對此表示,放棄07年七成自置居所指標,不等於從此不再鼓勵港人自置居所,鼓勵港人自置居所這個房屋政策目標,對社會穩定、市民安居非常重要,需要公開諮詢和討論。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王國興指出,運房局並非首次提到「鼓勵置業並非政策目標」,這是源自2002年的「孫九招」,以反映當年政府停建居屋及終止出售公屋的政策,亦表明政府不會介入私人市場。不過,他指當年的決定無經過公眾諮詢,「但到今天,最少也應該檢討一下當年的決定,是否符合公眾的需求,始終市民能置業安居,才是社會穩定的最根本政策」。
王國興表示,立法會將於下周動議辯論中商討規管發展商的措施,房屋事務委員會則會於下月的會議,與民間團體一起探討復建居屋的問題。

政府﹕不等於不協助置業
運房局發言人解釋,鄭汝樺局長日前表示「鼓勵市民置業並非政府政策目標」,意思是每個人是否置業應該自己決定,不是由政府去鼓勵他置業。發言人指有關房屋政策自2002年11月「孫九招」後一直無變,政策方向至今維持不干預私人市場 ,把資源集中於供應資助房屋,但當局會密切監察私人市場的住宅供應,有需要時推出措施,如今年2月財政司長便宣布4招穩定樓市。

發言人又稱,香港在鼓勵市民置業方面的做法與新加坡不同,但不等於港府不協助市民置業,政府會通過增加土地供應 ,令市場上有更多住宅單位;另外,除了一手新單位,二手單位也是置業上車的選擇,所以鄭汝樺日前親自巡視一些細價樓。
發表於 2010-4-30 01:14:16 | 顯示全部樓層
這年頭後很慘,無工作,物價喪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匯海論壇 - 縱橫匯海財經網站

GMT+8, 2024-6-1 07:12 PM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