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內地食品價格再度反彈,5月中旬豬肉、雞蛋、魚等出現顯著升幅,部分蔬菜價格更較5月上旬急升逾1成。國家智囊機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指,今年要將通脹控制在4%的官方目標是「不可能的任務」,全年通脹突破5%的可能性很大。 大白菜油菜急升逾1成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5月中旬(11至20日)全國50個城市主要食品價格變化,發現部分食品價格出現顯著反彈。早前回落的菜價,近日又再大幅攀升,其中大白菜、油菜、芹菜等內地民眾經常食用的蔬菜,較5月上旬(1至10日)急升超過1成。 此外,內地豬肉價格亦較5月上旬上升超過3%,較去年同期累計升幅已接近5成。而近期內地蛋價升幅亦相當顯著,5月中旬每公斤散裝雞蛋售價達9.58元人民幣,較5月上旬升近半成。 5月CPI恐達5.5%新高 4月份內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為5.3%,較3月份的5.4%下降0.1個百分點,通脹回落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食品價格升幅由3月份的11.7%,回落至11.5%。但面對近期食品價格再度飈升,為通脹問題添壓,有機構預料,5月份內地CPI可能達到5.5%的新高。 事實上,內地官方原先估計今年通脹會呈「前高後低」走勢,但目前通脹仍未有見頂迹象,令市場擔憂實質通脹「前高後不低」。由前副總理曾培炎擔任理事長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其研究部副部長王軍就坦言,要將今年通脹控制在4%的官方目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預計今年二、三季度可能都將在5%以上的相對高位,四季度可能會降至4.5%,但全年累計通脹突破5%的可能性很大。 專家:政策收緊要適度 王軍分析指,豬肉價格已到達歷史最高位,但升勢並未見頂,豬肉價格上漲也許會成為下一階段物價上漲的推動力。而且物價上漲的貨幣基礎依然存在,盡管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人民銀行已7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4次提高利率,但回收流動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前期貨幣信貸高增長的時滯效應,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不過王軍亦認為,在繼續依靠貨幣政策控制通脹貨幣基礎的同時,要注意貨幣政策的收緊要適度,處理好經濟增長和抑制通脹的關係,盡可能避免政策過緊傷害實體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