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資金緊張問題引起中央關注,人民銀行連續兩周透過公開市場操作,向市場投放1,260億元(人民幣,下同)資金「解渴」。而中國銀監會亦已派員到中小企業密集的浙江省,調研資金緊張對中小企業及實體經濟的影響。 有中央智囊人士指出,目前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大漲的問題值得關注,擔心過猛的緊縮性措施,可能會加劇中國經濟下行的風險。 緊縮效應 同業拆息3月高 從去年至今,人民銀行已11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累計凍結的資金接近4萬億元,加上去年來4次加息,貨幣政策緊縮的效應已逐漸發酵。昨日1個月期上海銀行同業拆息再升2.33個點子,升至5.36厘的水平,是今年2月初以來的新高,顯示流動性再現緊張。 面對資金緊張的局面,人民銀行本周暫停發行3年期央票,並減少3個月期及1年期央票的發行規模,向市場投放590億元的流動性。連同上周投放的670億元資金,最近兩周人行已在市場累計投放1,260億元,紓緩市場的資金壓力。 傳溫州民間貸息 逾百厘 今年來內地貨幣政策偏緊,銀行傾向將有限的信貸資源,支持較優質的大企業客戶,令個人樓按、中小企貸款受影響。近期傳出部分城市收緊樓按,重慶更傳出房貸全面暫停。 不少中小企業亦難以從銀行取得貸款,有報道指溫州的民間貸款利率,年息最高超過100厘。 消息指,中銀監和浙江省中小企業局,近期到台州、溫州等進行調研,了解中小企業面對的難題,而中小企貸款難將是調研的重點之一。 內地傳媒引述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指,早前對溫州35家企業進行抽樣調查,發現四分之一的企業接近虧損,利潤超過5%的不足10家,現在最突出的是信貸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巴曙松認為,現時更值得關注的,是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大漲的問題,政府應防止緊縮政策「超調」。由於經濟增速,與通脹率回落存在明顯的時間差,猛烈的緊縮措施可能會為經濟帶來過大的下行壓力。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亦指出,中央調控政策在第二、三季度進入觀察期,還可能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但加息已結束,隨着經濟下滑,第四季度貨幣將轉向放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