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海論壇 - 縱橫匯海財經網站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460|回復: 4

2015巴菲特名人語錄系列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5-3-10 15:22: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0/3/2015

       50年巴菲特

      對於絕大多數進入耄耋之年的老人來說,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生活習慣。“一般情況下,我每天會喝5罐12盎司(340克裝)的可口可樂。白天喝3罐,晚上喝兩罐。”日前,《紐約每日新聞》對外披露了84歲的“股神”、 “奧馬哈先知”沃倫·巴菲特早就在歐美媒體間“傳唱”的“特色飲食”:高糖和高鹽食品。除了可樂,巴菲特還很喜歡薯片、雪糕和漢堡,“有時,會吃一份巧克力碎屑冰淇淋來代替早餐”。

  美國媒體透露的另一個怪癖是:巴菲特在公司​​“喝一般可樂”,在家則“享受櫻桃可樂”。這些,都讓《華盛頓郵報》一度擔心起老爺子的身體健康,因為,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日均糖分攝入量數據,巴菲特的攝入量“幾乎達到了建議量的8倍” 。

  但在巴菲特看來,上述舉動是“不影響健康”的生活習慣。他說,“我查過死亡率統計表。死亡率最低的是6歲兒童。所以,我決定仿照6歲孩童的飲食習慣。這樣做,再安全不過了。”

  如此推崇可口可樂,可能是為了讓自己“精神抖擻”,但同樣不能遺忘的是,正是1988年對可口可樂股票5.93億美元的投資,讓巴菲特賺得盆滿缽滿,更因此夯實了“股神”這個稱號,以至於他在全球股價最高的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1991年年報中不吝讚美:“3年前,當我們大筆買入可口可樂股票時,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淨資產大約是34億美元,而現在,光是我們持有的可口可樂股票市值就超過這個數字。”

  也許,這才是巴菲特對可口可樂如此迷戀的重要原因。時至今日,“股神”仍堅定地持有可口可樂這家消費類公司的股票。3月3日,福布斯中文網稱,沃倫·巴菲特在一年一度的“例行項目”——《2015致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公開信》(下稱“公開信”)中,又一次在投資方面強調了他的“Big Four”(業界稱“四大股票”)——與美國運通、IBM和富國銀行一樣,可口可樂公司赫然在列。巴菲特對此解釋:“持有一家出色公司的少量股份要比持有表現平平的公司的全部股份更好。”

  與可口可樂等公司的“感情”只是巴菲特漫漫投資“長河”中的一部分。事實上,今年,對於巴菲特來說,有遠比投資可口可樂更驕傲的事,那就是他執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已有50個年頭。細心的觀察者也早就發現,公開信是巴菲特的“第50封信”,且相比以往發給股東1.4萬餘字的公開信,最新的公開信有兩萬餘字。

  道瓊斯旗下新聞網站Market Watch高級市場撰稿人William Watts認為,84歲高壽的巴菲特“有很強的反思心態”。他認為,今年這封信的主要看點是“此前犯的錯、巴菲特的繼承人、怎樣使用伯克希爾截至去年9月累計624億美元的資金、是否考慮縮小伯克希爾的管理規模” 。

  但之前,還是可以先來看一下伯克希爾·哈撒韋的驚人業績:公司2014年收益淨值為183億美元,公司A類和B類股票的每股賬面價值增長了8.3%。公開信在一開頭就介紹了一段很輝煌的歷史:過去50年裡(即從現有管理層接管公司以來),公司股票的每股賬面價值從19美元增長至14.6186萬美元,年均複早^皇長率達到19.4%。

  換一個更直觀的數據:自1965年成立以來,伯克希爾·哈撒韋給予股東的總回報率“達到了驚人的693000%”。這個成績無論怎麼比較,都是“無可比擬”的。

  然而,市場總是苛刻的。對於一個總規模達到5170億美元的巨型企業,有聲音認為,其財務披露“越來越不透明”。衝基金經理Douglas Kass就對外媒說, 巴菲特試圖將自己塑造成整個金融行業透明度的標杆,“但銀行系統在過去一個商業周期中已經因為衍生品氾濫和各種內幕秘密而瀕臨崩潰”。

  或許,如外媒所言,巴菲特的一句名言是:“只有當潮水退去的時候,你才能發現誰在裸泳。”這句話將成為他和伯克希爾·哈撒韋未來最好的註解。“只有當巴菲特正式退休或者的確有一些壞消息浮出水面之後,才能知道他們會否走下神壇。”外媒稱。

  “最大的錯誤”

  60年前,巴菲特22歲,那年的他,可能還不知道美國紡織行業的一場合併案——1955年,伯克希爾棉花紡織公司和哈撒韋公司合併成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鼎盛時期,合併後的新公司有多達5800名員工,年平均銷售額超過6000萬美元,一度是美國新英格蘭州最大的棉花和人造纖維紡織品的生產廠家。

  53年前的1962年,伯克希爾·哈撒韋還遠不是如今擁有股票、債券、保險和諸多實業公司的“多元化投資集團”,仍只是一家專注紡織行業的公司,效益日趨下滑。就在這一年,巴菲特第一次與伯克希爾·哈撒韋扯上關係。當時,32歲的他認為,這家“煙蒂公司”(實際價值高於市場估價的上市公司)大有可為,便以7美元/股的價格,開始為巴菲特合夥公司購買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

  這只是一個開端。《投資聖經——巴菲特的真實故事》(下稱“《故事》”)介紹,“幾年後,時任伯克希爾公司總裁的西伯里·斯坦頓向巴菲特許諾,他將剩餘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的投標價格定為11.5美元/股。但3個星期後,股票的投標價格只有11.125美元/股”。

  “這一次巴菲特式的'握手加信任'買賣沒有做成。對西伯里·斯坦頓的不​​遵守諾言,巴菲特感到氣惱。為此,巴菲特開始從斯坦頓的妹夫、時任哈撒韋公司董事會主席的馬爾科姆·蔡斯手裡,把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全部買進。”《故事》介紹,“顯然,蔡斯也對斯坦頓的行為感到生氣,把他手上大量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也賣給了巴菲特。”

  就這樣,1965年,巴菲特所擁有的股份就讓他獲取了對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足夠的控制權。儘管此前一年,該公司“幾乎只剩下一堆瓦礫——兩個工廠和大約22萬美元的資本淨值”。

  這之後50年的事情,業界都耳熟能詳。說得簡單一些,50年前,這家公司的股價只有7美元,但現在,截至今年3月5日,股價達到了218752美元/股。這中間的投資回報不用仔細計算都能明白。

  然而,在公開信裡,巴菲特在回顧過去50年的成績時卻說,1965年收購伯克希爾·哈撒韋紡織公司是他所作的“最壞投資”,且公司掙扎20多年“最終關閉”。

  據悉,後來成為多元化公司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旗下的紡織業,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於整個工商業衰退中一直虧損經營。1984年後期,公司紡織部門董事長加里·莫里森給巴菲特寄來一份詳盡的計劃,請求巴菲特在新機械方面做一些投資。

  “他說,沒有新設備的投資工廠不可能盈利。當巴菲特對此沒有給予答复時,他就明白紡織業的生意接近尾聲了。”上述《故事》介紹,“1985年5月1日,莫里森告訴當地的管理人員說,工廠快倒閉了。就在聖誕節前夕,所有的原材料都用完了,所有的訂單都完成了,設備也都賣掉了,工廠停止了生產。”

  “這是一招錯棋。”巴菲特在公開信中坦誠。

  巴菲特還坦言,自己最大的錯誤“出現在兩年後”。據外媒報導,1967年初,巴菲特收購了一項業務,後者就是伯克希爾·哈撒韋保險和投資業務的雛形,並最終讓這家公司發展成為一個綜合商業帝國。巴菲特把這項業務併入了伯克希爾·哈撒韋,也就是目前依然由他掌管的上市公司。

  “自己仍經營著投資合夥對沖基金,如果通過這支基金收購此項業務,50年來自己創造的投資收益就會統統進入我和投資者的囊中。”巴菲特說,現在,卻要和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流通股股東分享這些收益。

  對此,有評論稱,人們很難將其看作是一個錯誤,也很難相信巴菲特真的對此感到後悔。“如果這位投資界傳奇當時去做了對沖基金經理,那他現在會是什麼樣?這個世界又會是什麼樣?這很難想像”。

      “股神”巴菲特一直主張向富人加稅,但原來他本人一直對交稅也採取“拖字訣”。根據巴菲特投資旗艦巴郡的資料,巴郡已延遲了619億美元(約3878億元人民幣)的公司稅未付,相當於巴郡目前8年的稅,突顯巴菲特深諳拖稅之道,爭取更多資金用作投資。

  美國稅制鼓勵資本投資,對發電廠、鐵路設施等資產折舊有特殊處理,容許企業先把盈利記賬,直至資產貶值後才交稅。巴郡去年付了49億美元的稅,不過巴郡最終要為去年盈利付79億美元的稅,這是因為它有85%收入來自美國,較難像其他跨國企業在稅負較低的國家報稅。

  盈利創新高

  公開信中,巴菲特承認的錯誤不止兩個。對於2012年對樂購的投資,巴菲特稱,“作為一名時時留意的投資者,我很羞愧地向大家承認,我本應早點出售樂購股票。由於拖拉,我在這項投資上犯了一個大錯誤。”去年,樂購被曝出了“重大會計醜聞”,這讓市場中的投資者始料未及。

  但不管如何,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盈利再創歷史新高是不爭的事實。2月28日,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發布的公告顯示,2014年,公司實現盈利199億美元,較2013年增長2%,創歷史新高。

  對此,中國媒體統計稱,過去一年,伯克希爾股價上漲27%,為同期標普500指數漲幅的兩倍多,目前A類股股價達到每股22.118萬美元,公司市值超過3540億美元。

  巴菲特在公開信中這樣解釋2014年取得的成績:公司的“五架馬車”——伯克希爾·哈撒韋旗下規模最大的5家非保險類公司在2014年取得了創紀錄的124億美元稅前淨利潤,較2013年增加了16億美元。這“五駕馬車”分別是伯克希爾·哈撒韋能源公司(中美能源控股公司)、伯靈頓北方聖塔菲鐵路運輸公司(BNSF)、IMC公司、路博潤公司及瑪蒙集團。

  “如果美國經濟在2015年繼續改善,預期'五架馬車'貢獻的利潤也將持續增長。增加值可能達到10億美元,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這些公司的'補強收購'有些已經完成,有些還在進行當中。”巴菲特稱。

  值得注意的是,在巴菲特看來,美國經濟繼續向好幾乎是一定的。《華爾街日報》特地援引巴菲特的話點出:“儘管我們常投資海外,但美國才是投資者的金礦,已被發掘的珍寶與之相比儲備可謂鳳毛麟角。感謝上帝眷顧,我和老搭檔查理·芒格(伯克希爾·哈撒韋副主席)出生在美國,對於這一巨大的優勢,我們永遠感激不盡。”

  他還說,“美國市場經濟的活力將繼續展示其魔力,繁榮不會一帆風順、沒有波折,從來就不會。同時,我們將​​經常地對政府表示不滿。但最能確定的是,美國的好日子還在前方。”

  事實上,如將時間線放長到50年,收益同樣驚人。巴菲特在致股東信中表示,“過去50年中,伯克希爾股票的每股賬面價值(賬面餘額減去相關備抵項目後的淨額)從19美元增至14.6186萬美元,年復早^皇速為19.4%,顯著跑贏標普500指數9.9%的增長水平。”

  但巴菲特坦言,過去一年,也有壞消息傳來——同樣來自“五駕馬車”,但與盈利無關。他稱,這一年,伯靈頓北方聖塔菲公司“讓很多客戶感到失望”,“這些托運人依賴於我們,服務出現問題可能會給他們的生意造成嚴重傷害”。

  於去年退休的美國《財富》雜誌原資深編輯Carol Loomis也發現,巴菲特2014年最不滿意的,是伯克希爾旗下最大的非保險公司BNSF。“沒錯,該公司的收益略有增長。但鐵路運營困難重重,導致穀物、煤炭和化肥出貨延誤。”Loomis撰文說,“巴菲特在回顧伯靈頓北方聖達菲鐵路問題時,流露出責備之意,這在其年度報告中很少見。他還用斜體字寫道,BNSF須'不惜一切代價'恢復一流服務。”
 樓主| 發表於 2015-3-10 15:22:43 | 顯示全部樓層
  走下神壇?

  對於總體成績,投資者一直在叫好,但市場永遠是苛責的。

  華爾街見聞日前認為,“股神”巴菲特和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在整個投資界可謂無人不知,但對於伯克希爾如何在近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內保持強勁的業績增長,卻是華爾街一大謎團,“隨著巴菲特退休的日期越來越接近,伯克希爾的'免檢'標籤可能面臨挑戰”。

  華爾街見聞稱,一個總規模達到5170億美元的金融巨頭,最近幾年的財務披露卻越來越不透明。行業分析師、保險行業專家和企業治理行家都對其透明度提出了質疑。

  追踪投資銀行的行業分析師Meyer Shields稱,“對於伯克希爾,我們知之甚少。評估公司的盈利質量,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華爾街見聞引述去年11月全球監督性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佈的“企業透明度報告”稱,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得分僅有35分,總分為100分,“這一表現幾乎排名墊底” 。

  對沖基金經理Douglas Kass更對外稱,巴菲特試圖將自己塑造成整個金融行業透明度的標杆。但銀行系統在過去一個商業周期中已因為衍生品氾濫和各種內幕秘密而瀕臨崩潰。

  華爾街見聞還稱,對於一些企業,如伯靈頓北方聖塔菲鐵路運輸公司,伯克希爾公佈了財務細節,“另外一些公司,尤其是核心業務保險公司,伯克希爾卻寧願算糊塗賬”。比如,Geico和Gen Re再保險業務巨大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潛在風險到底如何,投資者和分析師都很難回答,且“包括承保費用、承保開支、淨賺報廢等核心數據均未公佈”。

  “由於傳統會計準則的限制,統一的財務報告會讓我們的業績被低估。我們的投資理念中,寧可選擇那些實際價值超過報表顯示的公司。”對此,巴菲特解釋。

  有分析稱,就此判定巴菲特走下神壇言之過早。畢竟,在長遠規劃中,巴菲特早已有所籌謀,且在他麾下,有多位天生的股票交易員,這將補強巴菲特的實力。但不可否認,市場永遠存在風險,就連巴菲特都坦誠多次投資失敗。因此,從這個角度看,絕對完美的巴菲特是不存在的。

  接班人謎題

  也有人調侃,巴菲特遭遇爭議“很正常”,因為早已成為“教父”的他,已是市場熟得不能再熟的面孔,伯克希爾·哈撒韋需要更多的新鮮血液。

  事實上,84歲的老爺子本就一直在找自己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帝國”的接班人。在最新的公開信中,巴菲特亦有所提及。但種種跡像看,接班人是誰還存在不確定性。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3月1日援引巴菲特的話稱,預計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將擁有更光明的未來,“我已經知道自己的接班人將是誰”。據視頻資料,其通篇沒有沒有提及接班人的具體姓名。只是說,下一任​​CEO“將是已在公司工作的自己人”,並且“比較年輕”。

  “董事會和我相信,我們現在已經有了接替我擔任CEO的人選——在我離世或離職後的接班人。”公開信如此表述。

  Loomis撰文說,誰將接替巴菲特擔任CEO一職,如今尚無定論,主要原因在於,“巴菲特還完全沒有退隱之意”。

  “即便如此,伯克希爾公司的50年報告中,還是詳細描述了巴菲特認為其接替者應該是怎樣的人。”Loomis解讀公開信稱,巴菲特說,CEO的主要工作,在於配置資本、挑選並留住手下的經理人,“上述職責要求CEO'理性、冷靜、果斷,對業務有著全面了解',並對人類行為有著深刻見解”。

  “顯然,上述描述簡直就是巴菲特的'自畫像'。”Loomis說,“作為巴菲特多年老友,我能證明他本人完全符合上述描述。”

  巴菲特談的另一個接班人的條件是:“他或她要有一項特殊優點,即能遏制影響企業發展的傲慢、官僚作風和自滿。一旦這種企業病毒擴散,再強的企業也會顫抖。 ”

  90歲的芒格透露,阿吉特·賈因(Ajit Jain)和格雷格·阿貝爾(Greg Abel)可能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未來的掌門人。此前在投資者和媒體的預測中,兩人均在候選人名單之列。

  芒格還說:“在某些重要方面,他們中的任何一人都是比巴菲特更好的領導者。”

  據了解,阿吉特·賈因出生於1951年7月23日,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再保險業務的負責人,曾供職於IBM印度分公司,後取得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並加盟麥肯錫。據稱,1986年,他加盟巴菲特旗下的保險業務部門,負責風險極高的“巨災保險”業務。格雷格·阿貝爾則是伯克希爾·哈撒韋能源部的CEO。他在加拿大接受教育,1992年離開普華國際會計公司,加盟由大衛·索科爾管理的獨立能源廠商CalEnergy公司。2008年,為了到伯克希爾擔任更重要職務,索科爾辭去中美能源控股公司CEO的職務,由阿貝爾接任。

  據外媒介紹,阿貝爾的光環一直被大衛·索科爾遮蓋,“索科爾曾因幫助巴菲特管理深陷困境的飛機公司NetJets被《財富》雜誌稱為'修復先生'。阿貝爾被《名利場》雜誌稱為'索科爾第二'。2011年,索科爾曝出違反內幕交易規則醜聞並辭職後,阿貝爾表現穩定,且日益受到巴菲特器重,成為巴菲特接班人選名單上的後來者”。

  如果兩者二選一,有分析稱,由於擔任能源首席執行官時間相對較短,阿貝爾執掌伯克希爾的可能性並不大。“但由於他是幾位候選人中最年輕的,且巴菲特距離退休時日還長,時間可能會幫他笑到最後”。

  但據最新表態,巴菲特“打太極”似地說,繼任者也可能是女性,“性別永遠不應成為決定CEO的因素”。他還補充,投資運營官托德·康布斯和特德·韋施勒在收購評估方面對CEO會有特別的幫助。
 樓主| 發表於 2015-3-10 16:50:16 | 顯示全部樓層
股神投資心得 忌盲從宜果斷

今年是「股神」巴菲特掌管名下投資旗艦巴郡50周年,年屆84歲的他和副主席芒格前日向股東發表年度公開信,提出繼任人的條件,又指巴郡現時經營多種行業的手法有助爭取最大利益,不會分拆業務或改變企業結構。他在信中又提供多個投資建議,並形容美國經濟「最好的日子正在前頭」,相當樂觀。

在長達15頁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章節中,巴菲特重溫過去軼事,透露自己最差的投資是1965年收購新英格蘭的紡織廠,並給投資者多個建議。他認為股票長線而言風險低、潛力大,值得投資,又勸勉投資者不要盲從分析員或「財演」建議,投資決定要果斷,若勢色不對便應及早離場,但交易不應過於頻繁,以免支付高昂手續費,得不償失。

力讚未來繼任人

隨覑巴菲特及芒格年事漸高,外界開始關注巴郡前途,巴菲特在信中指自己及董事會已選定總裁的繼任人,掌管巴郡3,630億美元(約2.8萬億港元)資產。他形容繼任人相對年輕,而且是從內部晉升,又稱讚對方能比自己做得更好。

91歲的芒格今年亦罕有向投資者發信,提到巴郡再保險業務主席賈殷和能源業務主管埃布爾兩個名字,他們皆是外界預測的大熱接任人選。芒格表示,巴郡現時基業能保障它跑贏大市,又強調繼任人能力不凡。外界預測巴菲特的兒子霍華德或任非執行主席。

無意分拆巴郡

巴郡名下持有企業超過80家,涉足鐵路、保險及食品等行業,多年來一直有人建議巴菲特分拆業務上市,不過他和芒格均強調巴郡應繼續目前結構。

巴菲特在信中表示,目前結構屬巴郡獨有的文化,只要經營得法,業務多元化反而有利獲取更多利潤,並節省稅務支出。他表示巴郡不會主動出售業務,但認為監管當局可能迫使巴郡這樣做,芒格則相信賈殷及埃布爾均不會大幅改變巴郡架構。

華爾街日報/英國金融時報/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美聯社/法新社 轉載
 樓主| 發表於 2015-4-1 15:30:39 | 顯示全部樓層
1/4/2015<br>
<br>
巴菲特:我要是管著美聯儲就不會大幅加息<br>
<br>
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 BRKa.N )( BRKb.N )執行長兼董事長巴菲特表示,要是由他來管美聯儲,就不會大幅升息。<br>
<br>
“我可能不會大幅升息,”巴菲特在被問道要是由他來管美聯儲,他會怎麼做時說。“情況都挺好的,在歐洲利率為負的背景下,要是我大幅升息,我心裡會忐忑的,我會非常擔心大幅升息對資金流動的影響。”<br>
<br>
他還指出,美國經濟“正在逐月改善”。<br>
<br>
巴菲特是在紐約舉行的一場汽車業會議上做出上述表示的。與他一起出席會議的還有伯克希爾哈撒韋汽車經銷商組織的主席Larry Van Tuyl。<br>
<br>
巴菲特和Van Tuyl稱,伯克希爾哈撒韋汽車正在積極考慮收購更多的經銷商,擴大現有散佈在10個州的81個汽車經銷商隊伍。Van Tuyl稱表示,公司將會考慮在美國擴張,而不是在國際上擴張,至少目前是如此。
 樓主| 發表於 2015-4-8 16:33:40 | 顯示全部樓層
8/4/2015

       風險=波動率?巴菲特可不這麼看

       波動率和風險可不是一回事。

  “股神”巴菲特在今年寫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股東的第50封信中提到這兩者的區別:

  過去50年的經驗顯示,將錢投資在一系列分散的美國公司裏比購買與美元相關的債券更為安全。在之前的50年裏(包括大蕭條和兩次世界大戰),這一經驗也適用。投資者要記住曆史。在某些意義上來說,這條經驗也適用於下個世紀。

  相對於現金而言,股票波動性總是更大。但長期來看,以貨幣為基礎的投資工具,要比一個分散的股票投資組合風險高得多。當然,後者所需的管理費和手續費不能太高。在商學院裏,很少有人教授這一觀點。商學院多半將波動性和風險劃等號。雖然這種書生氣的假設讓教學更容易,但這是錯的:波動性和風險不是一回事。一些流行的公式,將學生和投資者領入歧途。

  在過去的幾年裏,在市場上最常見的說法是,波動幾乎完全蒸發了,這種現象歸因於從央行的行動中尋求平靜,穩重的金融市場。

  然而,體現市場穩中的證據就是CBOE波動性指數(volatility index,VIX)。它在過去的幾十年裏都處於曆史低位。

  據Businessinsider的分析文章,出現這樣狀況可以從兩方面去分析。

  一方面,市場出現明顯下跌的時候波動率會變大,這是很正常

  另一反面,巴菲特指出,對長期投資者來說,市場短期波動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因為股市本身就存在一定風險。

  當然,短期持有股票(比如一天、一周或者一年),相對於持有現金相關的投資風險要高得多。這對於一些投資者而言是很重要的。比如,資產價格下降可能威脅到投行的生存,因為價格大跌可能迫使他們賣出證券,進一步打壓市場。此外,任何對資金有短期需求的投資者都應該保留適當的錢在國債和銀行存款裏。

  大部分投資者都可以、也應該把投資時限設置為數十年,短期的價格變動是不重要的。他們應該關注長期購買力的增加。

  對於這些投資者,在一段較長的時間裏,購買一個分散的多樣化投資組合,比持有美元債券要安全的多。

  現在,市場跟著美聯儲的一舉一動走。自2006年7月,美聯儲就未曾加息。如果他們在今年6月的議息會議上仍沒動作,這就意味著美聯儲在暗示,有可能在未來的9年裏都不會調整利率。

所以,簡而言之,美聯儲何時行動,便何時對市場有著很大沖擊。但是這樣的波動對短期和長期的債券投資者是不一樣的。對短期債券投資者來說,美聯儲的任何舉動都會造成影響。這是一個波動和風險並存的事件。

  但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美聯儲給市場帶來的沖擊並不會構成一個風險事件。除非你在此期間有所行動,巴菲特或是與他有相同投資想法的人會告訴你:“不要做什麼,坐在那就夠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匯海論壇 - 縱橫匯海財經網站

GMT+8, 2024-11-19 03:40 PM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