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海論壇 - 縱橫匯海財經網站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7586|回復: 12

錢學森四世同堂賀97歲華誕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12-18 10:09: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十二月十一日是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九十七歲誕辰,但是,極盡榮寵的老人卻沒有鋪張浪費地大肆慶祝,反而是在家中一家四代十幾口人團聚在一起,過了一個「四代同堂」的生日,享盡天倫之樂。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對媒體談起父親剛剛過去的生日。他說:「按中國人傳統,逢五逢十的生日才會大辦,因此我們今年也沒有什麼特殊安排,只是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為老人祝賀生日。」不見客人見家人

錢永剛介紹,錢老一直住在位於北京阜成路八號「航天部大院」,當天前往家中慰問的部隊和社會各界人士有不少,不過現在錢老已基本不見任何客人。「應該說,他最高興的是和家人在一起,那天我們全家都早早趕到了,一家四代十幾口人,非常熱鬧,其中最小的重孫輩只有半歲,把小姑娘抱到錢老面前讓叫『太爺爺』,錢老非常高興。」

錢永剛表示,家人一致認為,讓錢老在家人的環繞中享受天倫之樂是對他生日最好的慶祝方式。「錢老那天看到一大家子人都趕來為他祝壽,情緒一直非常好。」

錢學森是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主要奠基人,曾獲得「兩彈一星」功勳勳章、獲得「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稱號。有評論說,錢學森不僅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同時也是一位思想家。錢學森研究領域涉及科學、技術、工程、哲學等,特別是在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相互交叉、結合和融合的綜合集成研究方面,做出許多開創性的貢獻。
發表於 2008-12-18 15:22:47 | 顯示全部樓層
有評論說,錢學森不僅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同時也是一位思想家。錢學森研究領域涉及科學、技術、工程、哲學等,特別是在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相互交叉、結合和融合的綜合集成研究方面,做出許多開創性的貢獻。




从1958年大跃进开始,钱学森的表现就很可观了。详论于下:



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

作者:钱学森

出处:《中国青年报》1958年6月16日

   “前年卖粮用萝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

   这是江西井冈山农民的一首民歌。我们的土地正在农民双手豪迈的劳动中,付给人们更多的粮食,6月12日中国青年报第一版上发表了一个动人的消息: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继小麦亩产2105斤以后,又有2亩9分地平均每亩打下了3530斤小麦。

   土地所能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

   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今后,通过农民的创造和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将会大大突破今天的丰产成绩。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丰产量高出很多。现在我们来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这些太阳光能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成自己的养料,供给自己发育、生长结实,再把其中的1/5算是可吃的粮食,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2000多斤或3000多斤,而是2000斤的20多倍!

   这并不是空谈。举一个例:今年河南有些特别丰产试验田要在一亩地里收160万斤蔬菜。虽说蔬菜不是粮食,但到底是亩产160万斤!

   所以,只要我们有必需的水利、肥料等等条件,加上人们的不断创造,产、量的不断提高是没有问题的。今天条件不具备,明天就会创造出来,今天还没有,明天一定会有!
發表於 2008-12-18 15:25:35 | 顯示全部樓層
钱学森三次论证“亩产万斤”

   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的《粮食亩产会有多少?》的文章,毛泽东主席是看过的。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老同志写的《给毛泽东的三次上书》一文中记载:1958年11月武昌会议期间,他应邀去东湖招待所毛泽东的住处交谈。“我特意问他,你是在农村长大的,长期在农村生活过,怎么能相信一亩地能打上万斤,几万斤粮?他说看了钱学森写的文章,相信科学家的话。原来1958年农业放高产卫星时,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太阳能如果利用了多少,科学论证,一亩地可打几万斤粮。钱的文章对毛固然起了作用,当时我心里想,一个自己种过地对农业如此熟悉的人,恐怕主要还在欣赏群众的冲天干劲,

   也相信这种积极性或许能创造奇迹,不想给这种'热情’泼冷水,因而对高产'卫星’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吧。说受钱文影响,是否有点推卸责任呢。”责任当然主要在最高领导人身上。但不管怎么说,钱文为放“高产卫星”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实,钱先生早在《中国青年报》文章之前,已经公开发表了这个“创新”观点。1958年4月29日,《人民日报》第七版头条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的名义发表钱先生的文章《发挥集体智慧是唯一好办法》。文中有一段文字谈到“我觉得科学的跃进要乘风破浪,这是完全可能的”。他说,“既如此,我们就应该把眼光放远些”。接着,他以农业为例,说:“从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提出来以后,全国农业合作社的社员们生产情绪高涨。尤其在去冬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真是排山倒海。……在科学研究方面应作好准备,到时候我们就能跟得上去。

   在这一点上,我是外行。作为一个搞力学的人来说,不免总是从能量方面来考虑。

   最近我算过这么一个粗浅的账,就是地球上一个单位面积上,受太阳的能有多少。

   假设我们说,一天太阳光照在地面上,只照八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八小时太阳光照上去,如果我们只计算1%的能用来转变为植物有效利用的能,这个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淀粉,那么就可以在一亩面积上年产约八千市斤的淀粉。……”下面还有不少文字,不引用了。看到这段文字,公众一定会发笑。一个科学家怎么那么天真?科学的假设是凭事实作依据,还是凭脑子胡思乱想得来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就没有阴雨天?每天都有庄稼在地里长着吗?八千市斤淀粉合多少粮食啊?科学就是这么“跟得上去”的?真可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也。

   钱先生的眼光太远了,叫袁隆平院士望尘莫及。具讽刺意义的是,当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消息是湖北襄阳专区“夏收作物增产一倍已成定局 二十万亩小麦亩产可达千斤”。尽管这已经是虚假的报道,但相比钱先生的远大的眼光却是短小得可怜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当代中国大多数人的共识。那么,经过1958年的农业实践,“亩产万斤粮”的梦幻已经破灭。到1959年初春,大跃进的势头有所减弱。可钱学森还处在幻想之中,而且有进步。1959年第5期《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发表了钱学森的《农业中的力学问题》一文。作为中国力学会理事长的他,竟“创新”到提出“农业力学”的地步,真叫人佩服得仰天长叹。我不是内行,无法像jff那样作鞭辟入里的剖析,只得将其文章的开头几段摘引在这里,让公众共赏这段奇文:“这几年来,中国人民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精神振奋,意气风发,无论在工业战线、农业战线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以来在同一设备条件和土地上,生产量提高了许多倍。由于这种生产上飞跃的发展,也就出现了一连串新的科学技术问题,要求科学工作者去解决。我在这里想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农业高额丰产技术中的力学问题。

   “我们都知道,力学是处理机械设计的问题的,是处理高速飞机设计问题的,是处理水流和气体流动问题的,怎么农业高额丰产里也会出现力学问题呢?要说明这一点,我们得先计算一下在我国平均纬度的地方,一年之中在每一亩地上到底有多少太阳光落在上面。这个能量可以用各种单位来表现。我们这里选用从水和二氧化碳制造出碳水化合物的斤数来计算,这是因为植物的生长正是利用水和二氧化碳来制造淀粉和纤维这样碳水化合物的。我们算了一下,一年中落在一亩地上的阳光,一共折合约94万斤碳水化合物。如果植物利用太阳光的效率真的是百分之百,那么单位面积干物质年产量就应该是这个数字,94万斤!

   自然,高等植物叶子利用太阳光的效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估计最高也不过是1/6,这就是说,单位面积干物质的年产量大约是15.6万斤。但是植物生长中所积累的物质,只有一部分粮食,像稻、麦这一类作物的谷粒重量,约占重量的一半,所以照这样算来,单位面积的粮食的年产量应该是7.8万斤。这是说全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晴天。如果因为阴天而损失25%,那么粮食的亩产量应该是5.85万斤。这是说,作物要在全年都生长,如果仅在暖季才长,也许要再打一个2/3的折扣,那么平均亩产量是3.9万斤了。

   “同样的计算也可以用来估计快速丰产林木的数字。这里相当于粮食的是蓄材量,也就是每年每亩地上的积累的木材重量。如果是常绿树,全年都长,每亩地的积累的木材重量是5.85万斤;如果是落叶树,就是3.9万斤。倘若木材属于轻质的,重量按每立方米900斤计算。那么全年都长的常绿树,每亩每年可以积累木材63立方米,而落叶树每亩每年可以积累木材43立方米。……”

   总算他还知道一年365天中有阴雨天。可是成熟粮食收割后新种未下时又怎么算?冬小麦不长在暖季又怎么算?仅光合作用就能叫一亩地产94万斤碳水化合物吗?树木与粮食的碳水化合物是一致的吗?钱先生的想象丰富的叫人跟不上,简直达到了异想天开的境界。加之一连串的“如果”、“倘若”,真是令人景仰的“植物力学家”啊!可是,在科学研究问题上可以毫无根据的乱起概念、凭空想象地列举数字吗?,连对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的起码要求都没有达到。敬请诸位想一想,这又是什么科学?

   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毛泽东主席逝世后,钱先生于9月16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终身不忘毛主席的亲切教诲》,回忆同毛主席的几次见面。其中,他写道:“1958年10月27日,毛主席亲临中国科学院科学成果展览会。毛主席第三次接见了我。毛主席肯定了展出的科研大搞群众运动的成绩,指出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毛主席的教导拨正了我做科技工作的方向。”难道1958年的“农业力学”是毛主席拨正的?

   写这段补遗只是想讲一些不能遗忘的历史事实。
發表於 2008-12-18 15:35:26 | 顯示全部樓層

1

發表於 2008-12-18 15:36:30 | 顯示全部樓層

2

200812110117154.jpg
 樓主| 發表於 2008-12-18 16:43:33 | 顯示全部樓層

錢學森

錢學森是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主要奠基人,曾獲得「兩彈一星」功勳勳章、獲得「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稱號。

单是看这個便夠,其他一切都是多餘的,甭提!
發表於 2008-12-19 14:58:03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1 無法笑 的帖子

發表於 2008-12-19 15:58:24 | 顯示全部樓層
克观的看问提,有大功也不忘过错
 樓主| 發表於 2008-12-19 16:21:2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WRZDZF 於 2008-12-19 03:58 PM 發表
克观的看问提,有大功也不忘过错



錢老是世界公認的科學家,並不是政客,所以九流臭老九寫的臭文章不会影响他的英名,而且不值一顧,那个年代的人所言所行並不一定出於內心,是不容否認的事実。
發表於 2008-12-20 10:33:52 | 顯示全部樓層
科学与科学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随魔起舞绝非"大家"所为.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匯海論壇 - 縱橫匯海財經網站

GMT+8, 2024-12-16 06:34 AM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