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海論壇 - 縱橫匯海財經網站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youfangseng

井底望天:《说文论武》Tiger整理版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4-5-28 17:00:08 | 顯示全部樓層
在对理学和心学的批判上,顾炎武反对心学一心向佛的玄虚,提倡用实学代替理学。不拘于读史学经,而在于客观的调查研究,倒是和英国的大思想家培根有共通之处。
 樓主| 發表於 2014-5-28 17:13:45 | 顯示全部樓層
顾炎武的思想,算是继承了南宋的浙东学派。这个当时和主流的朱熹的程朱理学,次主流的陆象山的心学(后来明朝的王阳明集大成)竞争的学派当中,比较著名的是永嘉学派的思想。当时永嘉,就是现在浙江东部的温州一带,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相当发达,对外贸易异常活跃。这样的社会情况就要求儒家学者钻研经世致用,改变儒家传统的重农轻商,而采取工商并重,并要求厉治强兵,抗击外敌。
 樓主| 發表於 2014-5-28 17:18:13 | 顯示全部樓層
这个统称为浙东学派的思潮中,还包括和永嘉学派相近的永康学派,例如南宋的爱国诗人陈亮,是这个思潮的领袖。在这个学派的思潮中,一个主要观点,就是反对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这种不近人情的高道德标准,提出了“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的观点。
 樓主| 發表於 2014-5-28 17:23:46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实反过头去看朱熹的理学,会发现有一个大问题。就是理学中的义利之辩,虽然继承了汉朝大思想家董仲舒的“正其意不谋其利”,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却并没有实践的可能。当年在董仲舒时代,儒生还是一个人数非常小的精英团体,可以被政府行政部门完全吸收。,大量比重的儒生来源于豪门精英,因此在经济生活上也无需对“利”太过着重。
 樓主| 發表於 2014-5-28 17:38:49 | 顯示全部樓層
但是宋朝以后,一方面是科举制的程序化,另一方面活字印刷术的普及,导致教育成本大幅度降低。这个新的局面,就是俺们今天看到的,大学毕业生多了,找工作难了。宋朝的时候,就是儒生多了,要考过科举的机会小了。就算是通过考试,能够找到政府公务员工作的人也不多。
 樓主| 發表於 2014-5-28 17:39:37 | 顯示全部樓層
因此有不少儒生,包括有功名在身的人士,最后是去经商了。尤其是南宋时期,大概活跃在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的商人们,不少都是有功名身份的。对这些经商的人士们,你要求人家不要讲究利润,在签每个商业合同的时候,义字当头,君子趋于义,小人趋于利,未免太不现实了。
 樓主| 發表於 2014-6-20 14:28:52 | 顯示全部樓層
发生在南宋的这个变化,就是这些有功名在身的士人,又成了成功的商人,产生了地方上的士绅阶层。这个阶层的人们,文化上受到人们的尊敬,经济上因为银子多,就更受到人们的崇拜,自然成为了地方上的主导力量。
 樓主| 發表於 2014-6-20 14:30:18 | 顯示全部樓層
基层民众的教育水平提高,客观上增加了地方上自我管制的能力,而同时就降低了政府,尤其是地方一级政府,在行政管理上的重要性。结果就是政府部门在地方上,已经基本不参与当地事务,只要朝廷的税收拿得上来,地方治安又没有太多问题,那么大部分的地方事务,都由这些亦儒亦商的地方士绅们给包办了。
 樓主| 發表於 2014-6-20 14:32:22 | 顯示全部樓層
这时候的中国,上面一层是貌似中央集权的政府,负担着国家政治统一的任务,保持了对社会其他领域的强势主导地位。但是由于知识人士的大规模出现,地方自我管制能力提高,地方政府对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倒是没有太多的干预。因此中国出现了政治统一、经济区域和文化多元的现象。
 樓主| 發表於 2014-6-20 14:34:22 | 顯示全部樓層
另外两个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一个是从北魏太和九年(公元485年),由孝文帝颁布的均田制,经历了300年——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朝和唐朝,终于在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两税法实行后,废止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匯海論壇 - 縱橫匯海財經網站

GMT+8, 2024-11-17 02:39 AM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