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1-8-8 22:59:37
|
顯示全部樓層
等待QE3
QE真的可以再救市嗎?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QE),可增加銀行體系中的貨幣供應,促使銀行互相拆借,令利息維持低水平,從而減低市場利率,刺激整體經濟。
為了將經濟從金融海嘯挽救出來,美國聯儲局08年11月首推QE1向市場買入巨額資產,合共注入1.75萬億美元資金,之後再在10年11月至今年6月推出QE2,每月用750億美元買較長年期國債,合共注入6,000億美元。兩次QE的規模大相徑庭,而且在結束QE2後,QE的成效已備受懷疑。
QE救經濟無效 股市卻受落
首先,美國的新增貨幣供應M2,在QE1時顯著上升,但到QE2時已無太大增長,增加資金流動性的功效大為失色。
再看圖三,QE1的確對就業市場有效,但QE2已起不了很大作用。而且,QE的最大後遺症通脹卻已上升。QE顯然已對刺激經濟及就業市場漸漸失去效用。打個比喻,經濟危機是有機的細菌,而QE其實就是抗生素,當一次未能完全解決問題,細菌就會繼續蔓延及變種兼產生抗藥性,同一處方(即純粹再買債)已極難再起作用。
不過,經濟還經濟,股市暫時對QE仍十分受落,從圖四所見,股市在推出兩輪QE初段都顯著上升,債息亦先橫行後下跌,所以單純從投資者的角度看,即使明白QE3對挽救經濟無效,但仍是值得憧憬,只是要小心可能出現的升幅及持久度將一次比一次低。
盡管市場對美國再推QE的效益有不少質疑,但瑞銀財富管理部亞太區主管浦永灝卻指,QE還是有其功能的,如改變市場由通縮變成通脹的預期,讓美國資產價格企穩,改善財富效益,但其失敗之處是實體信心恢復不足,企業仍然不願意擴充增員。
====================================
Bill Gross:四法減負債
美國經濟已瀕臨再陷衰退邊緣,「債王」格羅斯預期經濟走弱,旗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已調低美國下半年經濟增長預測,由原先的2%至3%,下調到1%至2%。盡管有分析員預期,儲局在本周二議息會議將暗示再次出手,但債王預期儲局主席伯南克在本月底Jackson Hole儲局年度會議,才會正式宣布推出QE 3。
此外,格羅斯在8月的投資展望中指出,美國除了現存將近10萬億美元的國債外,美國還有現值約66萬億美元的未來負債,比現時市場所關注的債務高逾6倍,而這龐大負債是由醫療補助計劃、醫療保險計劃及社會福利三者組成,其中,以醫療補助的負債最大,金額約35萬億美元。
格羅斯稱,政府其實有辦法去減少未來負債,他將這些辦法主要歸類為四個方面。
一、平衡預算,格羅斯表示,現時通過的債務方案僅僅是解決財政問題的一小步,要將債務佔GDP比率穩定在90%左右的水平,削減數以萬億美元計的開支以及增加同數額的稅收是少不免的;
二、「出乎意料」的通脹,不論是美國還是英國,中央銀行都在強調應該用核心CPI而非CPI,以此數字去誘使投資者繼續投資其市場,不需擔心通脹蠶食,而最後的結果卻是政府更有能力應付支出,普通投資者則相反;
三、貨幣貶值,通過高的財政以及是貿易赤字,加上長時間的極低利率環境,可減少債務支出,因為過去12個月以來,美元已貶值逾15%;
四、通過低或負的實際利率造成的金融遏抑,當國債以0.05%向投資者繳付利息,及面對平均3%的通脹環境時,投資者其實已經被「欺騙」了。
格羅斯認為,以上四種方法,就算再過半個世紀,美國仍然有能力償付其債務,但普通投資者的購買力不可避免會下降。
====================================
專家策略建議
自從今年4月中下旬始,港股在外圍因素困擾下反覆下跌。專家預期,外圍不明朗因素短期仍會繼續困擾港股,因此,短綫投資者宜審慎,縱博港股反彈,亦慎防再跌,但中長綫投資者,則可看回基本因素,可趁大跌時部署分注收集優質股。
恒指上周五收報20946點,一周累跌1,494點或6.66%;國指收報11434點,一周累跌939點或7.59%。
是輪港股跌勢,主要受外圍拖累,自身的本地因素不差。估值方面,經過歷時長達3個多月的下跌後,港股估值已跌至低位,按彭博社綜合券商預測,恒指預測今年PE為11.16倍,國指預測今年PE為9.34倍。不過,正如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首席策略師浦永灝所說,港股估值雖合理偏吸引,但估值也是市場風險胃納的反映,故要因應外圍形勢,作出檢討。
﹏﹏﹏﹏﹏﹏﹏﹏﹏﹏﹏﹏﹏﹏﹏﹏
經濟學家 關焯照:持現金 儲彈藥
「我以前訪問時也說過,這將是難以避免的『雙底衰退』。QE2已證明對實體經濟作用有限,QE3更不用憧憬。港股從09年低位反彈至去年11月接近25000點高位,可能只是大熊市中的一次大反彈。」
單看估值已不管用
「現時左右股市的是宏觀經濟衰退,單看估值已不管用。股市現在常『大瀉小彈』,很有08年第二季的影子。歐債、美債危機持續困擾市場,但時不時又有好消息出爐,如美國提高債務上限、希臘暫不須違約等,直到有一天有些國家像意大利和西班牙那樣大到救不到,有一天投資者不再相信美債,屆時便會出現『雷曼式』衝擊。」誠然,回顧2008年恒指走勢,4月貝爾斯登危機發生後股市已持續向下,並非等到雷曼兄弟倒閉,股民才如夢初醒,危機向來是有迹可尋的。
環球經濟已無火車頭
現在問題是環球經濟已沒有火車頭,連中國也在實行緊縮政策,這次不要再期望有4萬億救市,因為中國很清楚『一放就亂』,也只可求自保。與08年金融海嘯相比,這次衝擊的深度可能沒那麼迅猛,但橫跨時間會更長久。印鈔票已證明不管用,歐美可能要實施多年的財政緊縮政策,清還以往幾十年的透支,或會像日本那樣經歷長達幾十年的經濟衰退。
就現時市況來看,超賣非常嚴重,短期會有技術性反彈,但可能到21500點便行人止步,下望則看19700點,19000點是一個很大的支持位,跌穿了便要非常小心。香港資金出入容易,遇有危機港股肯定變抽水機,現在持現金最好,儲彈藥將來買平貨。」
﹏﹏﹏﹏﹏﹏﹏﹏﹏﹏﹏﹏﹏﹏﹏﹏
瑞銀 浦永灝:長綫投資 選擇性買入
浦永灝認為,短綫者即以3個月為目標的投資者,現階段不宜急於入市,最好等數據清晰才考慮;至於6至12個月為目標的長綫投資者,可考慮選擇性買些。
估值雖合理 風險胃納降
現時很多亞洲市場的估值離金融危機不遠,像港、台、星、馬,PE已基本反映至01年水平(當時有美國911事件,經濟疲弱),港股估值合理偏吸引,但估值也是市場風險胃納的反映,隨着歐美形勢的發展,之前市場對企業盈利的評估會否過於樂觀,下半年盈利水平是否要下調,都會影響市場估值。
所以投資者在這段時間宜密切留意企業業績,以及留意管理層對盈利前景的展望。
如美國經濟真的轉差,雖然部分資金可能選擇流入亞洲,但部分資金也可能選擇risk off而流回美債,屆時風險性資產受的壓力將會較大。
浦永灝的資產配置策略,主要着重安全防禦性,建議分散投資。較看好4大類投資:
1. 企業債——主要考慮企業現金流較強較穩健,出現違約機會不大。
2. 新興市場國債——回報可觀,如印尼債息近6至7%,且財政相對健全,回報可觀,而亞太區貨幣債未來也有升值潛力。
3. 黃金——短期避風港,長綫只要美國不加息,黃金仍很有投資價值,目標由1,600美元/盎司調升至1,800美元/盎司。
4. 發達國5大貨幣——如瑞郎、澳元、加元,挪威及瑞典貨幣等,有保值功能。
﹏﹏﹏﹏﹏﹏﹏﹏﹏﹏﹏﹏﹏﹏﹏﹏
建銀 林樵基:先留意率先 反彈優質股
建銀國際聯席董事兼經濟師林樵基預期,港股短期仍有下調風險,較難作出大型反彈,但中長綫投資者,可以開始收集部分優質的股份。
他表示,港股進入了業績公布期,部分企業的盈利不太受環球經濟影響,有機會在今次大跌過後,率先反彈。他亦預期,內需、消費、水泥、原材料股,都會是較先反彈的板塊,「歐美經濟不景,內地經濟難靠出口帶動,要多靠內需帶動,內地政府乃支持內需發展;下半年保障房料加快興建,對水泥需求加大,料下半年水泥股盈利更豐厚。」他說。
====================================
洗倉有啟示
讓大家聞言色變的洗倉潮,雖然驚嚇,但其韻律卻有一定啟示作用。根據歷史,跌市初期,首當其衝的被沽對象,通常是一些二三綫基金股,特徵多是高負債、估值高、累積升幅多等防守性弱,或質素較次的公司,接着才逐漸到強勢股、優質股,到防守性極佳的類別也宣告失守,跌市/調整才算尾聲。
觀乎港股這一波跌浪的規律亦沒多大例外,由6月開始的民企風波,資金先殺下高負債、財政欠佳的企業,代表有玖龍紙業(02689),其後因標普撤銷其信用評級而遭洗劫,綠森集團(00094)母公司嘉漢林業遭美國研究機構「渾水」指控涉嫌造假帳及誇大資產,股價一度大跌,民企拋售潮一觸即發。
公用股最後一跌
7月中旬,美國評級機構穆迪接力,發布紅旗示警,被「插」股如旭光(00067)、西部水泥(02233)……等如遭洗劫,與此同時一眾概念股,亦紛紛被「質」。7月下旬,歐美債務危機再現,強勢板塊亦開始接連遭到拋售,先是水泥,後來擴散至百貨、澳賭、珠寶金飾零售,強勢股如財險(02328)、和黃(00013)。
通常留至最後才跌的兩電一煤,在上周五大跌市當日,終於見有沽壓,但跌幅不大,後市如見顯著跌幅,則拋售潮有望逐步接近尾聲。鑑港股心何時見底,主要看QE3推出日期、美國經濟數據,特別是就業、製造業及房屋方面的數字。此外,要看美滙及港滙,上周五港元轉弱至7.8以上,多少反映資金有流出迹象。故港元若能重上7.75,才能反映港股再受外資青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