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1-7-11 10:11:55
|
顯示全部樓層
內險分析 要點出擊
人行上周再度加息,釋除大市疑慮的同時,亦對一些板塊例如保險股有特別的支持作用,今期投資學堂會和大家談談分析保險股要訣。
...................
學習重點︰
1. 內險收入可分類為保費及投資收益
2 償付能力充足率反映內險資本狀況
3. 財險營運或可自汽車銷售得到啟示
...................
在港上市的內險股中,簡單而言可分為三個類別,主要有人壽保險及財產保險,再其次則是再保險。
經營壽險的主要是國壽(02628)、平保(02618)及太保(02601),而上述三者皆有經營財險業務(例如是持有旗下財險公司股權),專營財險的則有中國財險(02328),而中國太平(00966)則經營再保險業務。下文將提及壽險及財險的要點。
留意保單銷售兩大渠道
先說壽險公司。要了解一間保險公司,首先要做的便是認識其運作結構。一般而言,保險公司自產品銷售中收取保費,然後會在一段時間內出現索償及現金提取等等的情況。而這段收錢與付錢中間的空檔時間,包括所得的保費在內的資金會投放於投資上,因此保險公司收入可分為保費及投資收益。
而保費收入的增長,則有賴銷售網絡的發展,這方面主要可留意兩大渠道,分別是銷售代理及銀行保險的增長。據交行的報告指出,暫時而言,銷售代理是第一大的銷售渠道,約佔整體壽險銷售規模35%,所以,銷售代理增長情況顯然可以預示保費增長,應特別留意。
銀行保險,即銀保,則佔整體市場約30%,由於銀行分行遍布全國,這是一個本已完善的銷售網絡,因此增長相對上可觀,不過因為要「借」銀行的網絡,中間涉及攤分,利潤率較低。而且,有利可圖同時亦會吸引銀行自己開設保險業務,競爭壓力可能會加劇。
投資收益主力利息
至於投資收益方面,由於保險資金關乎整個社會的保障利益,因此對其運用有嚴格規定,不可過多地投放於高風險的資產,所以,保險公司的投資逾半都是較低風險的債券以及是定期存款(見國壽例子)。亦正因如此,利息變動舉足輕重,加息有望提高內險的利息收入,而利息趨升使債價下跌的影響,只會出現於中途沽出的情況下,直接持有至到期者則不在此限(見小知識「持有至到期證券」)。
此外,保險資金的投資亦會有相當部分在股票市場,這方面可從大市走勢落手,若A股市場不濟,投資收益亦很難予以太大寄望。
注意償付能力充足率
另一方面,分析內險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償付能力充足率,可以此觀察公司的資金充裕情況,與銀行的資本充足比率大致相同。簡單而言,監管機構定下最低資本,假設是100元,然後如果保險公司擁有120元的實際資本,其償付能力充足率便是120元除以100元的百分比,即120%,此比率若下降則反映公司面臨資本壓力。
而估值方面,由於先收錢後賠付的關係,所以,以現時的資產淨值或盈利作計算未免有失妥當,所以,常用的做法是內涵價值及新業務價值(見學堂筆記)等去替代。
財險可看汽車銷售
另一方面,財險股的分析方法與壽險大致相同,但由於營運略有不同,因此另有指標。例如是承保利潤率,即是其承保利潤佔其已賺淨保費的百分比,內裏包含有賠付率、管理費用率及承保費用率,若承保利潤率是正數,即撇除投資收益,只計保單已有利潤。
此外,雖然財險內裏擁有多個類別,但總括而言,還是汽車保險佔比最大(見中國財險例子),因此汽車銷售數據若向好,購買汽車保險的人亦會更多,可以此推測財險的營運狀況。
---------------------------------
【學堂筆記】
如上文所述,壽險股先收取保費,在一段時間後再作出賠付,因此其支出往往會延後。這樣一來,現時的淨資產及盈利不可能充分反映出公司的營運狀況,因而衍生出內涵價值(Embedded Value, EV)及新業務價值(New Business Value, NBV)等估值方法(見附圖)。
...................
總結︰
簡單而言,內涵價值為現時業務及資產的價值,但對應的僅僅是現時資產將產生的價值。
加入未來的新業務價值後,得出評估價值,便可以對壽險公司整體有一個較全面的分析,但上文亦幾度重申,當中涉及相當多的假設,某假設改變就可能使最後價值翻天覆地。
====================================
例子︰中國人壽(02628)
如前文所述,保險股大部分投資都是以低風險的債券及定期存款為主。從下方國壽的業績節錄可見,頭三個項目,「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定期存款」及「債券」三者加起來已佔全部投資資產82.14%,就算只論「債券」亦有佔差不多一半,反觀「股票」卻只有7.45%。
另一方面,可見另一業績節錄中,2010年度實際資本及最低資本分別為1,237.69億元及583.85億元,實際資本除以最低資本的百分比則是211.99%,亦即償付能力充足率。
表一可見,國壽的償付能力充足率由2008年開始見下降,2010年更由2009年的303.59%降至211.99%。而其內涵價值及新業務價值的增長亦見放緩,因此,國壽股價持續弱勢有其原因。
---------------------------------
例子︰中國財險(02328)
從業績節錄可見,財險的營業額總計1,543.07億元,當中「機動車輛險」的營業額為1,157.59億元,佔整體營業額比重高達75%,正合前文所言,財險營運可自汽車的銷售情況中得到啟示。
此外,財險指標一般都會以成本比率來顯示,以賠付率為例,即是「已發生淨賠款」除以「已賺淨保費」,829億元除以1,230億元,得出67.4%,管理費用及承保費用亦是如此類推。賠付率、管理費用率及承保費用率三者加起來就是綜合成本率,將100%以此相減,便可得出承保利潤率。
表二可見,財險的賠付率及管理費用率皆連年下降,承保費用率亦見改善,致使綜合成本率低於100%,即承保利潤率為正數。償付能力充足率雖然不能與2008年的數字比肩,但亦優於2009年,反映在股價上,強勢自然順理成章
﹏﹏﹏﹏﹏﹏﹏﹏﹏﹏﹏﹏﹏﹏﹏﹏
【小知識】
當一間公司持有證券時,不論是股票或債券,都會被歸類進上文三個類別,各個類別皆有不同的會計操作準則,所牽涉的盈利或虧損入帳方法亦各有不同。
...................
˙交易證券(Trading Securities)
交易證券是指其買賣目的主要是以近期操作為主,在每一期的業績報告內其價值都是以公允價值(Fair Value)紀錄,亦即當期的市場價格。
其價值變動則會被放入純利計算,直接影響公司盈利。
...................
˙持有至到期(Held to Maturity)
此分類表示公司有意將所持有的證券直接持有至到期,注意股票是不能放進這個分類,因為不存在到期日,是以這部分以債券為主。
持有至到期證券以攤銷成本(Amortized Cost)紀錄,其價值變動不會計入純利。前文提及過加息使債價下跌,但只要持有至到期,不論會計或實際上都不會影響盈利。
...................
˙可供出售證券(Available for Sale)
當證券不屬交易證券及持有至到期證券時,便會被放入「可供出售」類別,這個類別的證券是以公允價值作紀錄的。
不過,其價值變動的入帳方式不像交易證券一樣計入純利,而是被放進股東權益這個項目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