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09-2-6 20:58:2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華人 於 2009-2-6 08:56 PM 發表
司令好.
由高位28.6元,今日收市4.05元,而且曾五合一,即大概每股0.8元左右,死未?
他好象不象他爸爸
電訊盈科私有化獲得通過,一代藍籌王不久將來就會在港交所消失,8號這個華人至愛「冧把」是否真的會帶來好運,電盈小股東自會心中有數。
電盈衰落,小股東認定李澤楷是千古罪人,自2000年盈科數碼動力鯨吞香港電訊後就只顧玩弄財技,不思進取,令電盈業務萎縮。盈動收購香港電訊固然是香港電訊命運的轉捩點,但客觀環境又是不是盈動可以改變的呢?
香港電訊的光輝歲月,應該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尾九十年代初,香港大東電報局把收購得來的香港電話與大東本身的對外通訊業務合組成香港電訊的那段日子。面對著急速發展的香港,坐擁了本地和對外通訊業務專營權的香港電訊,財源滾滾來,小股東懷緬這段日子,不出為奇。
但隨著1995年專營權結束,電訊市場開放,香港電訊壟斷固網業務的優勢,一夜間變成負累,試問有誰會力捧一間市場佔有率只會向下的公司? 屋漏偏逢連夜雨,除了市場被逼開放外,跟著的幾年通訊科技又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方面,流動通訊的發展和普及加快了固網市場的萎縮,另一方面,互聯網的興起更改變了很多人通訊的習慣。在這個大氣候下,香港電訊/電盈非轉型不可,但其固網業務是一大包袱,要轉型也比競爭對手慢和難。
當然,盈動在科網泡沫最高峰時靠大幅舉債來融資收購香港電訊,種下了債台高築的果,那又是誰作的業?昔日力抗SingTEL收購動議,為的是力保所謂的戰略資產,是否又引證了政治凌駕商業的商業决定是永沒有好結果呢?
最後,私有化後小股東翻身無望,為何沒有人問點解小股東翻身要靠電盈?投資股票,從來都應該用公司盈利前景為依歸,而不是過去表現,這是投資學101。小股東懷緬過去光輝歲月,正是投資大忌,切記,切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