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主要股市牛氣沖天、指數創新高不算高的樂觀氣氛下,別說評論者要投資者小心的言論不會受注意,向來有影響力(主因是控制巨額資產進出市場足以左右短期市勢)的機構投資者的評論,市場亦置若罔聞。六月以來,對市場發出黃色警號的,舉其犖犖大者,有摩根士丹利「未來六個月大市(指歐洲股市)將向下調整幅度在百分之十四左右」的「預言」,亦有瑞士私人聯合銀行(Union Bancaire Privee)指稱「金融資產是垃圾」(五月七日筆者在這裏引述一家瑞士退休基金管理公司的類似言論),瑞士人比較保守,在投資上尤為如此,「小心駛得萬年船」的性格令這個小國長期立於不倒之地;而常作語不驚人死不休「相反言論」的「末日博士」麥嘉華,去周在《金融時報》撰文指出「除了美元」所有投資項目都形成泡沫……。當然,看好的機構投資者和財經演員數之不盡,不過,他們應變能力極強,大市只要稍吹逆風,他們便會隨風起舞。凱恩斯說,因為出現新數據,他的看法無法不變(當被質問何以「轉軚」時,凱恩斯說「when the facts change, I change my mind, what would you do, sir?」),但數據不變市場情緒改變,財經演員的台詞亦隨之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