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海論壇 - 縱橫匯海財經網站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4053|回復: 3

如何醒神評論這份呵欠報告?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10-16 07:52: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董建華時代的施政報告,年年都是大製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由構思到殺青,起碼七、八個月,負責統籌、收集意見和撰寫工作的中央政策組,於報告宣讀後分析各界反應,把總結上呈特首辦,然後稍事休息,兼顧一下其他工作,便又重張旗鼓開展下一份報告的前期準備功夫。撇開政策質量和實效不談,起碼可以說,董先生交出施政報告,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厚厚一份的頁數比現時至少多一倍,絕無欺場。曾蔭權上台之後,撰寫施政報告的工作重心放到特首辦之內,中策組只負責包裝潤飾及前後期的意見和反應收集,份量則大為收縮。短小精悍,可能更好,但今年因為要提前「派糖」,政策出台的方式,改為「成熟一件、推出一件」,以致糖派完之後,施政報告內容也空洞化,成為沒有多少實質的「數白欖」。為什麼不利用騰出來的篇幅,交代必要事情之餘,集中講未來一兩年的若干政策構思,從動機談起,對比國際經驗,羅列研究結果,引出政府內部討論心得和初步政策傾向,以帶動更高水平社會討論呢?
整個報告六章一百三十七段,給人感覺是和去年的差不多,一些小節連題目也一樣,如果內文字眼上把去年的「考慮籌組」改成「將會成立」,或者把「積極研究」改成「即將提交」,就大致上成為今年的東西了。去年沒有今年有的,除了一些委員會之外,比較讓人印象深刻,大概就是詳論「樓花實用面積」定義,提出需否限制銷售鎢絲燈泡,以及決定把本地中學生免費到內地學習及交流的名額由每年五千急增至三萬七。篇幅花最多的話題,計有國民教育(五段),最低工資(四段),和優化金融監管制度(九段)。
論國民教育,香港真的做得比內地差。國內對黨員群眾的政治教育、形勢教育,那怕是黨八股,也強調對正、反方面的認識,所謂反面認識,起碼也要求學習者注意反貪腐、反黃色、反官員幹部種種不正之風,特別提醒大家貪腐問題嚴重,搞不好要「亡黨亡國」。香港的愛國教育連這一套也欠奉,所以施政報告裏這部分講的,全是正面東西。港人、港官只知中國好,大概就是為什麼面對毒奶品,醫衞官員行動慢三拍,如胡主席說的麻木不仁。不清楚認識中國的黑暗面,如何在此等民生性命事上時時警覺?如此教育,無異洗腦,有害香港。
最低工資立法問題,政府似有定見,就是要涵蓋所有行業。筆者對最低工資持反對意見,認為不良副作用多,不符合勞苦大眾整體利益,不如「負入息稅」好(道理見本欄四月二十四日起一連三天文章)。不過,推行最低工資既是低下階層人士及代表他們的議員們的主流願望,筆者只能尊重,並寄望政府推行妥當,能在其他方面設法抵銷壞效果。平情而論,香港搞最低工資,效果再壞,也不會令經濟崩潰,其他方面的政策如教育環保等搞好一點,便可拉平。經濟學分析是一回事,放到現實社會去的時候,固然應費盡唇舌把道理說清楚,但最終還是要尊重民意,不能像清教徒或馬列主義者那樣分毫不讓、寸土必爭,尤其當對象是弱勢社群、勞苦大眾。
金融監管,應是香港政府的首本戲,無奈迷債一事上暴露嚴重缺點;體制固有不足之處,官員疏忽,亦不容否認,然施政報告中竟有「風暴蔓延一年多以來,我們一直嚴陣以待」一句,無乃浮誇之言。政府現要成立特別委員會研究因應之道,亡羊補牢,則尚算可取。筆者提議,特別委員會應趁機全面檢討香港現時「三分天下」的金融監管體制(金管局管商業銀行,證監會管投資銀行和證券行業,保監處管保險業)。時至今日,香港三個行業中的機構,業務早已互相重疊,「三分天下」的監管模式或非最優。英國為此早於二千年把分散割裂的規管職能集於統一的「金融服務局」(FSA)之下。澳洲的做法,則更匠心獨運,一九九八年起,把監管機構按金融業應注意的問題按性質劃分為四,即各以一監管機構分別處理整個行業中的(一)同業競爭,(二)客戶保障,(三)審慎經營(prudence,如維持資本充足率、適度風險管理等),(四)貨幣政策及體系穩定。介紹這個規管體制的文章,除當年主其事的 Wallis Commission 1997 報告書之外,最好的是 Jeffrey Carmichael 寫的 "Australia's Approach to Regulatory Reform",筆者特別推薦給本地金融業界人士及所有財金官員。施政報告中與金融有關段落,淡而無味令人昏昏欲睡;為什麼不能寫出像此文的水平,給讀者思想上衝擊啟發,而只能在老套上翻來覆去,呢呢喃喃?

練乙錚
發表於 2008-10-16 18:43:29 | 顯示全部樓層
份施政报告沒有良方妙药  更不愿花钱派糖纾解民困   未能及时提出应变方案  明显有负巿民期望
發表於 2008-10-16 18:46:30 | 顯示全部樓層
一句说白了:救生艇都未造好
發表於 2008-10-17 03: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魯賓 於 2008-10-16 07:52 AM 發表
董建華時代的施政報告,年年都是大製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由構思到殺青,起碼七、八個月,負責統籌、收集意見和撰寫工作的中央政策組,於報告宣讀後分析各界反應,把總結上呈特首辦,然後稍事休息,兼顧一下其 ...

thanks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匯海論壇 - 縱橫匯海財經網站

GMT+8, 2025-7-8 10:06 PM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