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失敗,才能從中吸取教訓-李怡 五區補選公投落幕,不同政治取向的人對結果有不同解讀。但從「公投」的意義來說,應該說這次變相公投運動是失敗了。失敗並不可怕,「忠於自己,就算選舉輸了,也是贏了」。忠於自己,包括忠於自己所面對的事實。因此,發起補選公投的公社兩黨,首先要承認失敗這事實,才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承認失敗對發起公投者不好過,對支持者也不好過。但我們不能因為難過而否定事實: 17.1%投票率,是無論如何不算成功的。
失敗的原因,當然首先因為這不是真正公投,而是藉辭職補選製造出來、無法理依據也不會強制執行其結果的變相公投。實際上只是一次數量化的民意表達。多數市民未能認識變相公投的意義,生活繁忙也無暇去了解。對許多市民來說,五議員辭職再參選,感覺上無意義和浪費公帑。因不了解而不投票是很自然的事。 變相公投失敗的另一原因,是泛民陣營的組織鬆散和意見分歧。多元化和意見紛紜本是民主團體的普遍狀態,它們不可能像專制政黨那樣一個聲音貫徹始終,一支竹竿插到底。 但泛民面對的,是比他們強大百倍的政黨,其組織力及各級服從性均無與倫比。因此,在發起變相公投之前,泛民之間必須作周詳的溝通,在取得共識之後才能向外宣佈及採取行動。 很明顯,這次變相公投只是由社民連在媒體提出,事前沒有與泛民各政黨協調。公民黨加入也沒有與其他泛民政黨包括社民連商議。於是出現最大泛民政黨民主黨的不參與,更有不從大局出發而斤斤計較爭佔泛民道德高地之議論。 在投票日儘管仍有民主黨議員喊咪助選,但這種個人行為與整個黨的投入,根本是兩回事。從種種迹象來看,不參與辭職補選的泛民政團,很難說他們希望看到公投成功。
變相公投失敗還有一原因,是補選工程太粗疏。公社兩黨基本上各自為政,沒有統一部署。對發起變相公投的原因與意義,就未能提出一個簡單明確讓人一看就明白的解釋,對浪費公帑的說法也沒有即時提出有力反駁。 在外國、在台灣,選舉工程都是有嚴密組織、不斷進行細密研究並由候選人作出及時反應的工程。公社兩黨這次聯合搞變相公投的鬆散無序,不僅不會在專制政黨中出現,即西方民主政團也極為少見。
以上幾點,都是這次公投失敗的致命原因。必須面對這些原因,由泛民各政團坐下來認真檢討,才有可能吸取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