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海論壇 - 縱橫匯海財經網站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3698|回復: 3

QE真的無賴?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6-10 20:23: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今年4月20日,俄羅期總理普京(Vladimir Putin)批評美國「開動印鈔機」的擴張性貨幣政策,並稱其行為為無賴行徑。市場和政客經常將量化寬鬆措施(QE)視作「印銀紙」,QE真的是無賴行為嗎?
QE真的導致通脹嗎?
自從美聯儲局推行QE1和QE2,市場已把商品價格上升及通脹等現象與美國的擴張性貨幣政策連結在一起。當然,作為聯儲局主席,儲局主席伯南克不斷為這些指責辯護,他解釋聯儲局並不真的是在「印銀紙」,他們僅將國債轉作存款,並指QE只影響未償還國債期限,並不足以引致通脹。
伯南克的陳述到底有多真實呢?我們須細看當中的事實與數字。美聯邦儲備自2007年12月至今已增加1.5萬億美元至銀行體系的儲備中。雖然貨幣基礎(Monetary Base)增長2倍,但從各貨幣供應量度顯示,貨幣增長速度只屬一般,期間M1和M2的貨幣供應量只分別增加約38%及19%,換句話說,美國的貨幣乘數效應(Money Multipier)從那時起便大幅減少,M2年均增長量從2007年底起計只有5.5%,只稍高於過去20年平均5%的增長。
偏離理論預期的量寬效果
傳統教科書理論預測銀行體系內的超額儲備(Excess Reserves)將會為經濟體帶來通脹壓力。這是因為銀行將試圖借出過剩儲備,市場上的可供借款量上升使私人企業的借貸成本下降,從而推動經濟活動,最後引發通脹。這是古典貨幣理論中所謂的存款創造(Multiple Deposit Creation)和貨幣乘數機制。
不過QE的效果偏離傳統教科書理論的預期,其根本的變化是由於美聯儲現時允許銀行從存放在聯儲局儲備內的資金收取利息,而聯儲局亦可以定期更改存款利率。如果銀行存放在聯儲局儲備所賺取的利息收入在衡量風險後足夠補償他們,銀行便不會有壓力把這些超額儲備再次投放在有風險的信貸市場中。事實上,銀行樂於持有這些無風險的生息資產,基本上這是持有國債的完美替代。對於這種無風險的生息資產,如果銀行樂於坐擁這筆超額儲備,則這項儲備的邊際貨幣乘數將十分低。
如果在貨幣基礎大幅增加200%後,M2的增幅僅有19%,則沒有人會詫異為什麼伯南克極力否認QE推高了通脹。如果聯儲局的QE不是導致商品價格和通脹壓力上升的唯一兇手,那背後還有什麼其他力量促使商品價格飆漲以及通脹壓力增大呢?
新興國家也是通脹原兇之一?
中東及北非的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以及自然災害應是其中的原因。然而,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被大多數人所忽略。每當提起QE,我們似被媒體洗腦,習慣性地會將之與美國聯儲局推出的貨幣政策直接掛鉤。然而,事實上並不是只有美國在進行QE,大多數新興市場也在做同樣的事情。以下圖表顯示了金磚四國(BRIC)自金融海嘯後貨幣供應的增加情況,數據反映金磚四國的貨幣供應增幅並不少於美國。
從2008年9月至今年4月為止,金磚四國M1、M2及M3的貨幣供應總增幅見圖。
新興市場經濟之所以能快速反彈是因為金融危機爆發的核心在歐洲和美國,新興市場的金融體系和資產負債表遭受損害的程度有限。它們的貨幣擴張政策或者他們自有版本的QE,應該被視作是推動商品價格及通脹壓力上升的關鍵因素之一。
世界現在需要的是各國在政策層面上有更多的協調(Policy Co-ordination),從而使美國和新興經濟體能一起跨越金融危機這道難關。然而,世界最不想見到的是把貨幣政策的無賴主義(Monetary Policy Hooliganism)轉化為貨幣政策的侵略主義(Monetary Policy Jingoism)。
 樓主| 發表於 2011-6-10 20:25:22 | 顯示全部樓層
1.jpg
發表於 2011-6-10 23:02:44 | 顯示全部樓層
通脹的其中一個真兇在於無人會知道的 M3!!!最重要是,不列入M2的這些資金,不是流入美國的實質經濟體系內,而是以槓桿效應流入資產市場,從而亦加速了商品漲勢.
 樓主| 發表於 2011-6-11 11:43:54 | 顯示全部樓層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匯海論壇 - 縱橫匯海財經網站

GMT+8, 2025-4-22 07:48 PM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