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把美國信貸主權評級降級,是一個笑話。降級後,美元和美債反而暴升。
當周遭很多垃圾消息出現時,我們往往忘記了基本因素的重要性。別這樣吧!現時股價大瀉,正是一個夢寐以求的機會,以平價買入優質股票。
可買港交所
港交所( 388)中期業績比預期好,只是其開支一季比一季多。為此,港交所的交易費及交易系統使用費亦相對提高。這種「頭等價」的收費要停止,應該是公司維持低成本,藉以保持收費公道合理。
在香港,如果你只想持有一隻股票,便非港交所莫屬。當大家都在瘋狂沽售時,正是我們買入的時機,除非你對中國和香港的前途無信心。要是如此,你什麼股票都不用買,買張單程機票去巴西或委內瑞拉吧。
滙控以作價三百二十七億美元,出售美國信用卡及零售商戶業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在滙控出售紐約一百九十五間零售銀行分行後,會繼續維持其商業及零售銀行業務。這些出售行動令公司現金增加,資本具彈性,股東權益將會大增。我們希望滙控可出售更多更多的公司資產,然後大規模回購股份。
株洲南車時代( 3898)盈利是不錯的,只是在其資產負債表上仍有些漏洞,同時間公司又未有就鐵路意外發布任何資料,要再等多半年才決定。
航運股必反彈
航運股東方海外( 316)及太平洋航運( 2343)股價插水,這兩公司以平價買入資產,營運數據仍屬健康。現時無人會喜歡買航運股,只有小部分投資者能看到航運反彈的一天。這天一定會來,就好像白天隨着黑夜完結而來一樣。
國泰( 293)業績倒退,但當撇除燃油成本上漲而損失了的六十多億港元,其業績其實挺好的。無論是客運和貨運市場都表現理想。國泰持有一成九的國航股權,為其帶來的利潤達港幣八億六千萬元。即使國泰上、下半年總共有十二架航機付運,令其經營資金較為緊張,但整體來說,仍然維持於優良狀態。
太古( 19)上半年增持國泰股權百分之一,我相信太古將愈買愈多,直至持股量由現時的四成四,增至四成九。這樣便能確保他朝國航及國泰合併時,太古能成為最大股東。
太古本身業績理想,只是持有的國泰盈利減少,令其每股核心盈利下降一成一。與去年同期相比,只有地產能為公司的盈利帶來更多貢獻。我感到奇怪,當地產和航空都獨當一面,為太古賺大錢,為何仍要繼續持有飲料、海洋服務及貿易的業務。早前太古以一百八十八億元出售了九龍塘又一城,令其負債下降至二百七十億元,或其權益總額的一成二。另一方面,太古在國內的計劃進行得如火如荼,達三百八十萬平方呎的廣州太古匯及逾一百八十萬平方呎的北京三里屯,將於明年為太古帶來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