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海論壇 - 縱橫匯海財經網站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5614|回復: 46

施政報告 速報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10-11 08:59: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施政報告 擬推中長期房策向長者基層派糖 彈性建新居屋
行政長官曾蔭權昨日預告,本周三的施政報告,將有短期措施,緩解市民當前之急,更有打破傳統框架的中、長期房屋政策。據悉,報告將針對基層和長者,推出「派糖」措施,而「新居屋」政策,則能因應樓市狀況,彈性推出單位。
作為曾蔭權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重點將是房屋、紓緩貧富懸殊和老人政策。曾蔭權昨日在facebook中透露,今次報告篇幅較長,除了「力求深入全面地處理房屋問題」,也會「坦誠地討論人口老化、貧富差距等重大社會課題。
對於曾蔭權前天坦承有失誤的房屋政策,施政報告今次着墨頗多,提出以多元化供應為重心的長、中、短期措施。
優化置安心 增建公屋縮輪候
面對各政黨要求復建居屋,施政報告將推出「新居屋」計劃,每年單位約3,000至6,000個,由於首批居屋落成也要3年之後,為免屆時出現經濟逆轉令居屋滯銷,變相浪費政府資源,港府將會設立一個新的彈性機制,令下屆政府可因應當時的經濟和樓市狀況,推出這些新居屋單位。
新居屋計劃的受惠者,入息限額將較「置安心」的3.9萬元為低。另外,港府也會優化「置安心」計劃,改為可租可買。
公屋方面,政府雖然仍可履行自回歸以來,平均輪候時間約3年的政策承諾,但輪候冊累積申請已大增15.5萬宗,顯示基層住屋需求極為殷切。因此,施政報告也會增建公屋,縮短上樓時間,包括研究放寬公屋用地的地積比率。
總結45年公職生涯 與民分享
長遠來說,港府有充足的土地儲備,至為關鍵,因此施政報告料會提出,研究在維港外填海。
另外,面對高通脹的壓力,施政報告料也會針對基層和長者,罕有地宣布「派糖」措施,包括代繳公屋租金、綜援和長者生果金「出雙糧」等,也會協助長者回鄉養老。
曾蔭權在facebook坦言,今年的報告是他的最後一份,是個難得的機會,讓他總結45年的公職生涯,希望把自己多年來的觀察,特別是7年擔任特首的體會,和市民分享。
 樓主| 發表於 2011-10-11 09:00:27 | 顯示全部樓層
2.jpg
 樓主| 發表於 2011-10-11 09:00:50 | 顯示全部樓層
全城觀望施政報告 交投淡

本周三政府將公布2011至2012年施政報告,如往年一樣,樓市問題依然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去年推出施政報告時,本港樓市正節節攀升,之前幾次賣地成績更創出新高,令市民期待政府出招為樓市降溫。而今年情況有所不同,二手住宅買賣註冊量已連續3個月不足5,000宗,樓市交投相當淡靜。加上近月股市受外圍環境影響而大幅波動,以及銀行調升按揭息率,種種原因均令準買家對後市抱觀望態度,等待施政報告為後市揭盅。
交投不足5000 平海嘯紀錄
根據近月二手住宅買賣註冊數據,由於預期今明兩個月二手情況未有大幅好轉,估計二手登記將連續5個月不足5,000宗,追平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的紀錄;對上一次錄得超過5個月不足5,000宗為02至03年樓市低迷期間。值得注意的是,以一二手住宅合計的話,估計7至11月份平均僅約5,200多宗,甚至比起02年2月至03年9月的20個月間平均逾5,700宗更少。正是因為當年樓市新供應充斥,故一手成交仍可填補當年二手不振的情況。
事實上,目前各類經濟數據如經濟增長、家庭收入、失業率及通脹等均未見轉差。再者,新批出貸款的平均按揭比率處於約5成多的較低水平。同時,自去年政府推出額外印花稅後,大大打擊住宅物業短綫炒賣情況,住宅摸貨個案於首9個月僅約500宗,較08年全年逾2,500宗顯著減少。現時樓市以用家為主,更趨健康。另外,即使今年按息經過多次調高,至2厘多至3厘多水平,但相對過去十多年平均仍屬偏低。
房策明朗化 料止跌回升
現時置業需求應比08年金融海嘯後及03年沙氏襲港期間為高,只不過市場對即將公布的施政報告持觀望,以及外圍環境不穩等因素而重重遏抑置業需求。相信待施政報告發表後,房策因素明朗化,加上多個新盤項目部署推出,第四季一二手住宅登記數字可望較第三季止跌回升。
 樓主| 發表於 2011-10-11 09:02:45 | 顯示全部樓層
房策終認錯 治本看新特首

特首曾蔭權首次公開承認房屋政策有失誤,並表示將於後天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深入全面的房策。現任政府任期只餘九個月,新政未免來得太遲,特首候選人必須汲取教訓,盡早釐定具透明度、有理有據的長遠房策,免蹈覆轍。
眛民情缺理據 房策無心無力
樓市失調是本港最明顯的經濟與社會矛盾,惹起極大民怨,特首在任期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公布前夕,終首次公開承認房策有誤,可惜此覺悟來得太遲。其一是錯誤房策遺禍已深,其二是特首將提出的中長期新房策,是否對症下藥、九個月後的下任政府會否照單全收,不無疑問。
但遲來的覺悟總勝於沒有,此既能令公務員系統早些開始檢討現有房策,且新政策後天公布後社會勢將熱烈討論,亦有利競逐下任特首者了解各方尤其市民對房屋問題及相關對策的看法,有助釐定房策。
綜觀現任政府對房策的失誤、特首候選人須警惕的,主要是眛於民情,亦缺房策的認真研究與掌握。
社會各界早於兩、三年前已紛警告樓市有失控之勢,提醒政府要檢討土地與房屋政策,惟港府○九年仍自我感覺良好,當年的施政報告僅表示關注;去年蝸居民怨急飈,一○年的施政報告仍只有斬件式回應措施,如推不符民心的「置安心」計劃,令市民覺得政府無心解決房屋問題。
此外,令房策無力的是港府缺乏對房屋需求的研究,最基本的是本港未來每年需要多少個新單位供應?是那類型的單位?港府都沒提出具說服力的理據,僅只按過去平均售樓量作基準。
惟本港不但人口結構有變、在港出生的內地小孩來港求學、隨金融中心壯大而來港工作的專業人士,更有內地人來港置業的新需求等,港府沒有作合理的需求估算,又沒做好土地儲備的工作,如何能有效改善房屋供求平衡?
樓市影響過大 檢討經濟結構
可以預期,特首後天公布的新房策,會以平穩樓價為主調,此是市民共識,下任特首不會否定此大方向。但如何扭轉房屋失衡,還是要待下任政府釐定政策,尤其樓市與本港經濟與政府收入糾結太深,要真正處理問題,難免牽一髮動全身,那本港應否調整目前太側重樓市的經濟結構,若要修正又該如何進行才能減少震盪,以上種種都是角逐下任特首者需要回應的大課題。
 樓主| 發表於 2011-10-11 09:03:12 | 顯示全部樓層
港科研學者 獲薦國家專家庫
港府09年宣布推動六大產業發展,包括創新科技及創意工業;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接受本報訪問時透露,內地已同意首次將本港的科研學者,推薦進入「國家科技計劃專家庫」名單,推動中港兩地創新科技發展,首批獲推薦的本港學者預料達數十人。
蘇錦樑指出,獲推薦的學者將來自本港6間大學,包括港大、中大、科大、浸大、城大及理大,名單由大學推薦,預料明年將合資格名單交予內地科技部,並由科技部作最後決定。
特首曾蔭權於本周三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預料會繼續推動六大產業發展。蘇錦樑說,中央今年3月公布的「十二五規劃」中,明確表示支持香港發展創新科技,本港會和內地進一步加強科技合作,配合十二五機遇。
今年8月,中港兩地政府在成都舉行「內地與香港科技合作委員會」,內地科技部已同意,推薦香港專家進入「國家科技計劃專家庫」。
首批數十人 參與國家級科研
他指這是首次有本港科研學者,獲推薦進入該專家庫名單,令本港專家加重在內地科研項目的角色,例如可提交科研計劃建議書及進行項目評審工作等;又可鼓勵更多本港學者,參與國家級的科研計劃,包括「973」及「863」計劃。
973計劃屬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對科學和技術發展有帶動作用的基礎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為「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2010年以信息技術、生物和醫藥技術、先進能源技術和資源環境技術等高技術領域,作發展重點。
蘇指去年5月放寬安排,本港大學和科研機構在內地的分中心和辦事處,可直接申請參與973計劃,首個案例為港大「中文閱讀障礙的視覺和選擇性注意失調的腦認知功能成像」項目。
本港現有12間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蘇錦樑指,為進一步推中港兩地發展科研,現正計劃在本港再增加數間夥伴實驗室。
此外,蘇錦樑表示,電影發展基金成立以來,已批出資助17部電影,涉及金額逾5,000萬元。
 樓主| 發表於 2011-10-11 09:05:10 | 顯示全部樓層
3.jpg
 樓主| 發表於 2011-10-11 09:21:20 | 顯示全部樓層
規管一手銷售 周內交政府立法不限樓書指定代理 免大行壟斷
立法規管一手住宅物業銷售報告已經完成,並將於本周遞交政府研究及立法,並於施政報告內提及。據悉,只准由發展商在樓書上指定的代理行作為銷售中介人的限制,未獲納入已完成的報告書內。有中小型代理行對安排表示歡迎,認為可避免大型代理行壟斷新盤市場的局面。
施政報告內將提及
消息人士透露,立法規管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督導委員會,已就上周初最後一次會議所總結的規管內容及刑罰等,作出最後修訂及整理成報告書,將於本周遞交予運輸及房屋局研究作為立法的框架。
據了解,經修訂的報告書內容跟督導委員會,早前向立法會滙報已達成共識的事項大致相同,但早前有傳只准由發展商指定數家代理行作為銷售中介人的限制,最後並未獲納入報告書內,以容許買家選擇自己所熟悉,但未被發展商在樓書上指定的代理行協助完成樓宇買賣工作。
另外,下周提交的報告書內容還要求發展商需要在樓書提供建築物總樓面面積豁免及節能效益等資料、航空照片以展示樓盤位置及周圍環境、禁止公布價單前預留單位、示範單位及清水房比例為一比一、示範單位只准清拆毋須入則申請的間隔等,而罰則則由數萬至過百萬元罰款不等,若牽涉失實陳述或誤導,最高可被判監禁7年。
禁公布價單前預留
有督導委員會委員透露,要求發展商在樓書上公布已委託的代理行名單,目標是希望進一步提高買賣過程的透明度,讓買家有所警惕負責處理交易的代理是代表發展商還是買家。
「情況跟買家選擇發展商提供的律師行或自行委託的律師代表一樣,有助避免中介代表在銷售過程中只偏重發展商利益考慮」。該委員強調,雖然買家將來可選用樓書以外的代理,但強調有關銷售工作仍會受到地產代理監管局及將來的法例所監管,以確保消費者的利益同樣受到保障。
地產代理聯會主席郭德亮表示,歡迎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督導委員會新修訂的安排,認為有助釐清代理與發展商之間的關係。他續稱,現時市場上大部分新盤銷售工作已由幾間大型代理所壟斷,擔心若果將來只准由發展商樓書上指定數家代理行協助買家買樓,即使中小型代理行有買家想購買單位,亦無法參與新盤的銷售工作。
 樓主| 發表於 2011-10-11 09:26:25 | 顯示全部樓層
3.jpg
 樓主| 發表於 2011-10-11 20:56:33 | 顯示全部樓層
9成青年促復建居屋 助抗通脹
特首明日發表施政報告,不少團體及市民均有期望,有求職大學生冀可申購居屋單位棲身;亦有團體及政黨希望政府協助市民對抗通脹,並冀推限售港人樓盤,以紓置業困難。
工聯青年智庫早前訪問823名16至40歲青年,7成不滿港府施政,9成促請施政報告要訂定協助市民對抗通脹政策,而復建居屋和增建公屋亦有88%支持。工聯青年智庫促請政府復建居屋,以及推出多項措施紓解通脹。
元氣壽司昨日於加連威老道分店舉行招聘日,吸引百多人應徵,大部分90後求職者認為在通脹下,最低工資成效不大,反希望政府加建公屋和復建居屋。
有家住深水埗公屋的理大護理系學生,最希望畢業後可幫助家人購買居屋。現年20歲的陶先生居住公屋已逾10年,指家人計劃待其畢業後會申購居屋,他希望政府在市區多建居屋。
民協倡推樓盤 只售港人
另外,民協立法會議員馮檢基昨建議,為改善市民置業問題,政府應建立兩個房地產市場,包括自由及規限市場。在規限市場內,當局要明確提出具體的規限性條件,並指定有些土地應專作興建特殊住宅,如只能售予港人、賣給某個收入水平以下的家庭;以及設立住宅面積限制等。馮又建議,政府應嚴格界定規限性住房市場與私樓市場的界限,即使新居屋的二手交易,也應限制在規限性住房市場的內部流動,要與私樓市場分開。
民主黨昨日就行政長官曾蔭權任內的施政作出回顧,副主席劉慧卿批評,曾的政改非驢非馬,沒有為香港爭取普選。
 樓主| 發表於 2011-10-11 20:59:07 | 顯示全部樓層
兩任特首招怨氣 成敗也房屋

特首曾蔭權上任6年多,日前公開承認房屋政策有失誤,決心在明日公布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推出大膽創新的新居屋計劃。有官場中人坦言,在超敏感的房屋問題上,突然出台一項全新的構思,相當冒險。
樓價飈升,市民買樓難,但曾蔭權在去年《施政報告》中,偏偏只推「置安心計劃」,而非復建居屋;今年,他仍堅持不肯簡單地復建居屋,而是推出創新的新居屋計劃。
有高官曾指,港府的政策,幾經反覆諮詢才出台,有時難免摸錯民情。《施政報告》製作過程都是保密進行,曾蔭權尤其痛恨漏料;可是,卻少了在社會「試水溫」的過程,結果政策一出台,就遭強烈反彈,例如幼稚園學券、慳電膽,好事變壞事。
料推新居屋 延續性存疑
《施政報告》的新居屋計劃,據聞,定價是以購買市民的供款能力,而非舊居屋用市值某個折扣來定價,到轉售時,也不必以市價來補地價,只需補回購入時的地價折讓,讓新居屋業主可更受惠於樓價上升。
雖然,目前未知此新計劃的具體詳情,但看來似乎是「超筍」。可是,納稅人究竟要資助多少?這個新居屋計劃,最快也要3年後才落成,屆時,曾蔭權已下台,新人上任,究竟怎樣保證政策的延續性?
回想97年,董建華甫上場,推出八萬五政策;不料,遇上亞洲金融風暴,樓價大瀉。接手上場的曾蔭權,因有八萬五的陰影,堅持政府應全面退出市場,遲遲不願對樓市出手,錯失調控樓市最佳時機。
到如今,由97年的八萬五,走到曾蔭權去年再定的三萬五,即使今年跨一步增至4萬指標,市民對政府的房屋政策仍充滿怨氣。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匯海論壇 - 縱橫匯海財經網站

GMT+8, 2025-4-23 04:05 PM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